证券时报记者 吴家明
春节假期结束后,多地土地市场迎来新一轮土地出让,“开门红”行情延续。
2月18日,成都成华区崔家店板块72亩宅兼商用地块成功出让,该地块竞争激烈,吸引华润置地、中海地产、绿城、越秀地产、招商蛇口、中国金茂共6家企业参与,最终由华润置地以楼面价每平方米17700元/竞得,成交总价17.08亿元,溢价率28.26%。此前,成华区成交的另一宗宅地同样竞争激烈,中海地产、招商蛇口、华润置地、龙湖、建发房产等多家房企参与竞拍,最终华润置地以楼面价每平方米20400元竞得、溢价率为51.11%。
中指研究院四川分院认为,成都市场区域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总量方面,涉宅用地供应连续4年大幅缩量,整体呈现“提质降量”特征,2024年涉宅用地供销面积同比继续下降两成左右,土地缩量将从根本上影响新房市场的量级表现。
同一天,北京市昌平区朱辛庄新区(二期)涉宅用地成功出让,该地块包括CP01-0801-0029地块和CP01-0801-0041地块,总用地规模为34922.629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51597.3816平方米,起拍价12.8亿元,起拍楼面价每平方米24807元。最终,中海和未来科技城以底价12.8亿元竞得,成交楼面价每平方米24807元(含体育用地)。中指研究院认为,综合来看本次土拍反映出了市场在土地供求关系、价格走势等方面的理性思考,市场参与者对后续发展保持审慎乐观的态度,未来土地市场与房产开发将更趋理性与稳健。
进入2025年以来,土地拍卖“开门红”的场景,并非只在个别城市出现。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表示,新年以来土拍市场活跃,与各地的推地节奏有关。
与此同时,自去年以来,在各地的土地市场中,央国企仍为主角。不过,杭州近日举行的土拍中,成功卖出三宗宅地,成交总价近15.3亿元。尽管金额不大,这场土拍却引起市场较大关注,不仅两宗土地“花落”民营房企,且热度最高的地块溢价率高达65.1%。
有分析人士表示,从土地出让结果来看,民营小房企倾向于获取总价低、面积小的小型地块,更高总价的地块仍归属于央国企。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监测,在2024年末土地成交量周期性增加的推动下,全国30个重点城市出现更多溢价率超过20%的地块。从全年的情况来看,30个重点城市的拿地主力为地方城投,竞得的土地主要集中在底价成交和低溢价成交区间;在溢价率10%—20%区间内,国央企拿地建面占比最高,达到55%;在溢价率高于20%的地块中,拿地建面占比最高的是民企,高达48%。
校对:刘星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