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信息中心指导的“面向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十五五’国家算力大通道规划布局”专题研讨会日前在福建省漳州市谷文昌干部学院召开。
会上,国家信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徐强认为,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新质生产力,日益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徐强透露,目前国家信息中心已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的指导下,围绕算力布局、算电协同、城市算力网、算力监测调度、超大规模智算集群等领域持续开展研究,为相关政策文件起草及试点工程实施提供支撑。
春节以来,DeepSeek作为国家级别的创新型应用,以低成本、高性能的特点火爆全球。随之而来的部分观点认为,随着算力使用率提升,未来算力需求会减弱。对此,徐强表示,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研究,短期内消化已有需求所需算力可能会减少,但长期来看,全社会算力需求仍将爆发式增长。
“效率提升、降低成本,反而会促进算力需求更大增长。”他指出,未来数算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将驶入快车道。
徐强认为,下一步,地方政府、研究机构、优势企业应携手共进,共同推进算力资源优化布局、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培育普惠民生的应用新生态,以“算力为基”“智能为翼”,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年初发布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其中明确,要推进算力资源科学布局,同时推进东中西部算力协同。具体任务包括推进算力互联互通,构建算力多级调度策略引擎,实现跨平台、跨层级、跨区域的算力资源混合部署和统一调度,促进算力资源高效对接,提升数据汇聚、处理、流通、交易效率等。
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主任于施洋指出,目前国家信息中心正在研究如何规划国家算力大通道总体布局。他指出,算力大通道规划的考量因素包括推动算力与电力协同、提升整体安全防护能力等多方面。
于施洋认为,人工智能(AI)将是未来二三十年影响算力布局最主要的因素。他认为,AI发展可以概括为四大趋势:AI处于L2至L3阶段、主要参与者积极布局AI算力基础设施建设、AI技术创新呈现多样化、AI开始全面渗透企业生产与个人生活。他认为,在这些趋势判断支撑下,需要在“十五五”期间对算力布局有更前瞻的考量。
校对:刘榕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