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机构纷至沓来,北交所“市值一哥”:将实施大客户战略!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钟恬2025-02-13 20:31

近日机构纷纷启动对北交所公司的调研,Wind的统计显示,蛇年以来已有11家获机构关注。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北交所“市值一哥”贝特瑞不仅获得朱雀基金、国联民生、禾其投资等中资机构的青睐,也吸引了多家外资机构“上门”,包括拉扎德资产、JP Morgan 、Invesco Global、North Rock Capital Management、Khazanah Nasional Berhad 等。

在调研中表示,贝特瑞介绍,负极行业前期确实涌现了大量新进入者,其中不乏石墨化企业等。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但优势企业的市场地位相对稳固。随着行业的逐步发展和市场出清过程的推进,可以预见,负极行业的竞争格局将逐渐趋于稳定。龙头企业将凭借其在技术、规模、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而部分实力较弱的企业则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对于正极业务发展情况,贝特瑞称,近年来,磷酸铁锂业务在市场占有率上取得了显著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三元材料的市场份额,三元材料后续发展看能否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破。目前公司正探索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降低三元材料的生产成本,提升材料性能,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正极产品。

目前贝特瑞的负极材料产能57.5万吨/年,新增产能主要系印尼一期8万吨负极材料项目顺利投产;正极材料产能6.3万吨/年。公司现有硅基负极产能5000吨/年,出货量位居行业之首。公司介绍,深圳在建硅基负极项目也会陆续建成投产,未来将根据下游客户及市场需求逐步释放产能。贝特瑞硅基负极覆盖硅碳、硅氧和新型气相硅三条路线。公司在新型气相沉积法硅碳产品领域已获得全球多家主流动力客户的认可,预计2025年实现批量供应。通过技术创新,公司成功开发出兼具高压实、低膨胀特性的快充型新硅碳负极,已顺利通过头部3C电池厂商测试。此外,公司针对不同市场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进行了产品的定制化开发,并在电动工具、家用消费、eVTOL、 固态电池等多个领域实现了硅碳负极的小批量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贝特瑞的新一代硅基负极产品已于2024年成功导入国际头部客户供应链,实现了在国内外 “46”系列大圆柱项目中的全面突破。2024年底,贝特瑞联合攻关的“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用硅基负极材料的开发与产业化”项目更是荣获北京市科学进步奖一等奖。

有机构问到公司前期投资了不少企业,对后续的投资有何规划时,贝特瑞回应,公司的投资多是以参股的形式,目的在于稳定供应链。后续,公司也将视市场情况,关注上下游产业等投资机会。

谈到海外市场情况时,贝特瑞表示,公司较早布局海外,且印尼项目一期已成功落地并实现投产,海外订单充足,印尼二期有望于今年实现投产,同时正在加快推进摩洛哥项目,这使得公司在海外供应链占据了领先地位。对于海外市场的未来发展,公司持相对乐观的态度。

贝特瑞坦承,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下游汽车制造商基于成本管控的降本诉求,都对整个供应链体系构成了显著的压力,但任何成本都有其极限,这也将促使相应价格的传导。同时,公司将加强供应链管理及工艺革新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及创新能力,有效应对成本挑战。目前公司钠电产能约3000吨/年。公司的钠电正、负极材料已获得客户认可,并实现批量出货。

贝特瑞称,公司将实施大客户战略,通过定制化开发,紧密绑定核心客户,确保持续稳定的业务扩展。因此,如果后续能在大客户中的份额有所提升,则在行业整体保持平均增长的情况下,公司有信心实现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率。

贝特瑞专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及先进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涵盖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及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等。目前,公司市值为257.26亿元,为北交所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校对:杨舒欣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