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再扫货,加仓银行股!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马传茂2025-02-13 12:33

险资继续扫货银行股!

港交所披露易信息显示,2月6日,平安集团通过旗下平安人寿增持4121.5万股农业银行H股,后于2月7日继续增持2481.8万股邮储银行H股、427.25万股招商银行H股。

增持完成后,平安集团以“你所控制的法团的权益”身份持有的农行H股、邮储银行H股、招行H股数量占三家银行H股总数齐齐突破6%。此前,该集团于1月上旬举牌前述银行H股,持股占比突破5%。

更早之前,平安集团于去年12月中旬分别举牌建设银行H股、工商银行H股,持股占比分别突破5%、15%。其中,持有的工行H股占比已于春节前加仓至17%以上。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去年12月18日至今年2月7日,平安集团通过旗下平安人寿、平安财险等平台持续增持工行、农行、建行、邮储、招行H股,合计耗资近百亿港元,最新持仓市值超1800亿港元。

持续加仓

披露易信息显示,2月7日,平安集团在场内增持2481.8万股邮储银行H股、427.25万股招行H股。增持后以“你所控制的法团的权益”身份分别持有约12.11亿股邮储银行H股、2.77亿股招行H股。

此外,2月6日,平安集团在场内增持4121.5万股农行H股,增持后以“你所控制的法团的权益”身份持有约18.67亿股农行H股。

前述三笔增持后,平安集团以“你所控制的法团的权益”身份持有的邮储银行、招行、农行H股数量占三家银行H股总数占比齐齐突破6%。

在此之前,平安集团于1月上旬分别举牌邮储银行、招行、农行H股,持股数量占比突破5%的举牌线。

结合披露易信息可知,近一个月内,平安集团对前述三家银行H股的增持均通过旗下平安人寿完成。以区间成交均价计算,合计耗资约45.5亿港元。

相较于其他银行,平安集团对工行H股的增持力度更大。自去年年中开始,该集团即通过旗下平安人寿、平安财险不断增持工行H股,合计持股数量从约110亿股增至近150亿股。

其中,去年12月20日,平安集团以“你所控制的法团的权益”身份持有的工行H股数量占该行H股总数占比突破15%,构成举牌。到今年1月27日,其持股占比已进一步升至17%以上。

以此计算,去年12月20日至今年1月27日,平安人寿、平安财险合计增持约17.26亿股工行H股,合计耗资约42.8亿港元。

更早之前,平安集团还在去年12月18日增持6770.3万股建行H股,耗资4.27亿港元,增持后以“你所控制的法团的权益”身份持有120.39亿股建行H股股份,占该行H股总数突破5%。

加总计算,去年12月18日至今年2月7日,平安集团通过旗下平安人寿、平安财险等平台持续增持工行、农行、建行、邮储、招行H股,合计耗资近百亿港元。

举牌潮起

持续加仓银行H股也是险资去年来举牌潮的延续。

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去年险资举牌达到20次,为近四年新高。通过二级市场买入、频频触发5%举牌线成为2024年以来保险资金投资的一大特点。

以举牌银行股为例,除“平安系”扫货银行H股外,今年1月24日新华保险亦通过协议转让方式收购澳洲联邦银行持有的杭州银行3.3亿股股份,持股比例升至5.87%,构成举牌。

险资频频举牌是对中长期资金入市号召的响应。就在1月22日,中央金融办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在现有基础上,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增加A股(含权益类基金)投资规模和实际比例。

此外,长江证券研报认为,2023年以来的险资举牌回升,与当下整体环境中,长债利率持续下滑、非标等高收益项目缩减等“资产荒”背景有关,多次举牌的目的或是填补利差收益下降损失多次举牌目的或是填补利差收益下降损失,熨平利率下降周期的影响。

新华保险即表示,投资杭州银行,可以通过配置红利资产优化资产配置,增加长期股权投资底仓资产,促进银保业务协同,增强公司在金融服务领域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全面助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前述研报还表示,2023年开始部分保险执行新会计准则IFRS9,按照IFRS9,超过5%、获得董事席位的股票可以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以权益法入账,只影响总资产而不影响利润表和投资收益,对于平滑保险报表和投资回报有重要意义。

申万宏源证券研报预计,在低利率及中长期资金入市背景下,出于优化资产配置及会计计量考量,险资举牌频度或将保持较高水平。

价值重估

在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去年以来,红利低波资产再逢价值重估,上市银行板块也一改过往颓势,多家银行股价屡创新高。

其中,A股银行板块去年累计涨幅超过42%,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一,合计4家银行涨幅超过60%;H股银行也有4家涨幅超过60%。

而在举牌杭州银行后,新华保险亦表示,公司看好中国银行业以及杭州银行的长期发展前景,认可该行在公司治理、业务能力、风险管理、经营成果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15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2024年度业绩快报,其中多数银行全年营收、净利润双双录得正增长,且环比前三季度有所好转。

其中,浦发银行在业绩快报明确表示,经营效益增长的主因之一是非息净收入同比增长,称其“主动把握市场机遇,积极增厚投资收益,交易性资产等其他非息收入增长显著”。

此外,不少银行将业绩增长归因于信贷投放力度加大、负债成本管控及降本增效成效显著、资产质量不断夯实等。

据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前述15家银行中,9家银行实现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6家持平于年初,整体延续小幅改善态势;多数银行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有所下降,拨备继续释放。

中信建投证券金融团队研报预计,尽管仍有压力,但2025年银行业营收增速预计同比略有改善;资产质量指标预计稳定,在稳定信用成本保障下,利润基本能够维持在正增长。

报告认为,在银行业实际经营和预期的底部进一步夯实情况下,以底线思维、高置信度、高胜率为核心诉求的配置型需求安全边际进一步提升。

“经济预期未见向上拐点前,板块内部难以全面切换至顺周期品种,继续看好以国有大行为代表的股息率策略。”报告称。

校对:吕久彪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