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不少互联网大厂的大模型产品所对标的对象,还指向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春节后DeepSeek的持续火热,直接超出绝大多数互联网平台的预期。
DeepSeek所刮起的“最炫民族风”持续走俏,资本市场涟漪不断,包括每日互动、青云科技等A股公司虽然均公告澄清,但是公司股价却持续延续强势。
背景之一在于,DeepSeek概念股潮涌之下,国内外云计算厂商、芯片厂商、软件厂商和众多终端厂商,都已密集宣布DeepSeek上线或支持。例如,芯片厂商方面,包括华为昇腾、百度昆仑芯等厂商,都称适配了DeepSeek原版或蒸馏小尺寸版本。云服务商也是重要一维。火山引擎、腾讯云等都已经上线了DeepSeek相关模型部署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包括百度文小言等产品,虽然可以被视为DeepSeek的竞争对手,但也已经接入DeepSeek。
放在商业逻辑下考量,软硬件厂商不同,对DeepSeek的支持或是接入所带来的衍生影响,必然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别值得市场细细权衡。由此逻辑延伸,我们也应该以理性的视角来审视一众平台接入DeepSeek的多元衍生影响,不应被短暂的股价波动所迷惑,而应深入分析其实际效用。
市场之所以对此类个股产生积极预期,主要还是在于平台接入 DeepSeek 所带来的积极信号。毕竟,新技术的引入往往被视为提升竞争力和拓展业务的契机。但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接入了一项新技术就断言其对公司或平台产生了重大影响。
比如,近日股价连续涨停的某钢铁公司,新晋为DeepSeek概念股。不过,该公司主营业务依然为钢铁及压延产品,算力业务的经营模式主要是硬件设备及相关软件的采购、集成后向客户提供租赁服务,不涉及算力核心技术的研发等。在公司现有模式下,虽然公司确实涉及DeepSeek部署适配,但主要就是指的是公司在合作伙伴的系统中安装了DeepSeek软件而已。
而对于另外一些软件平台而言,即便DeepSeek的接入,有利于增量客户的拓展和效率的提升,但是技术的接入并不意味着立即能够转化为实际的商业价值。DeepSeek本质仍是AI技术,其在平台上的应用需要时间来磨合、优化和整合。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也会面临某些技术难题、数据适配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影响最终效果的呈现。
同时,平台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不仅仅取决于技术的接入。市场竞争态势、用户需求的变化、自身的运营管理等因素都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即使接入了 DeepSeek,若平台在其他方面未能跟上步伐,如用户体验的提升、产品创新的不足等,那么其在市场中的地位也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因此,即便市场有乐观预期,也应该综合权衡各类要素的综合作用。
从A股此前出现的某些概念炒作(比如石墨烯概念、黄光裕出狱概念等)来看,股价的大涨往往带有炒作成分。背后体现的是,投资者的情绪容易受到市场信息的影响,而对于某些事件,往往会过度解读和过度预期。
因此,对于资本市场DeepSeek概念的持续火热,我们一方面需要树立自信,另一方面也应该理性客观看待——不能局限于因为股价大涨就认为其对接入平台产生了重大影响,更应深入分析技术接入后的实际情况、平台的综合实力以及市场的长期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一事件的意义,避免被短期的市场波动所左右,对未来发展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