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亿美元豪赌!软银取代微软,成为OpenAI最大金主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创业资本汇 周春媚 王军2025-02-08 20:08

OpenAI与微软渐行渐远,并投入软银的怀抱。

据CNBC报道,软银消息人士透露,软银即将完成对OpenAI的400亿美元初始投资,其投资前估值为2600亿美元。据悉,软银将在未来一到两年内支付这笔资金,第一笔付款最早将于春季支付,最多可以筹集其中的100亿美元。这不仅意味着OpenAI的投资后估值将达到3000亿美元,也意味着软银将取代微软成为OpenAI的最大股东。

硅谷历史上最大的一轮融资

事实上,OpenAI的此轮融资在大约一周前已有相关消息。1月末,据华尔街日报报道,OpenAI正在洽谈新一轮融资,计划在新一轮融资中筹集至多400亿美元,软银集团将作为领投方投资150亿至250亿美元。而根据最新的融资消息,软银的投资金额翻倍至400亿美元,通过高额的融资进一步与OpenAI深度绑定。

值得注意的是,PitchBook数据显示,此轮400亿美元的融资将是硅谷历史上最大的一轮融资,并打破OpenAI在2023年创下的融资纪录,当时它从微软融资100亿美元。作为OpenAI曾经最大的股东,微软从2019年就开始投资OpenAI,投资总额达到130亿美元。

软银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对OpenAI的投资一直态度积极。去年10月,软银向OpenAI注资5亿美元,短短一个月后,又再度向OpenAI投资15亿美元。若新一轮400亿美元的融资顺利完成,软银将取代微软,成为OpenAI最大的金主。

另外,1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OpenAI、软银集团和甲骨文将合资成立一家名为“星际之门”(Stargate)的新公司,计划未来4年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其中1000亿美元将立即部署。

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此前透露,OpenAI、软银集团、甲骨文和MGX将为该项目总共投入450亿美元,OpenAI和软银集团将各向星际之门注资190亿美元,均持有合资企业40%的股权,而甲骨文和MGX将共同出资70亿美元。据消息人士透露,软银此轮融资提供的部分资金预计将用于OpenAI对星际之门项目的承诺。

OpenAI投奔下一个“金主爸爸”

最近一段时间,可以说是OpenAI与软银之间的“蜜月期”,双方关系不断升温,互动十分频繁。

在最新一轮融资消息传出的同时,2月初,奥特曼赴日本与孙正义会面,两人还共同出席了在东京举办的一场“人工智能改变业务”的活动。在奥特曼的日本之行期间,双方达成协议,将在日本成立一家合资企业,为企业客户提供人工智能服务。

据悉,这家合资企业名为SB OpenAI Japan,将由OpenAI和软银及其国内电信部门成立的一家公司共同拥有,双方持有股份相当,各占50%。软银每年将投入30亿美元,利用OpenAI的技术独家为日本企业提供“Cristal intelligence”(水晶智能)定制化AI服务。同时,为了支持SB OpenAI Japan的发展,软银今年将调配千名员工,加入到新公司中,开展销售和技术研发工作。

在OpenAI与软银绑定得越来越深的同时,昔日的最大金主微软与OpenAI之间的关系似乎也正变得越来越疏远。在星际之门项目提出前,曾有外媒报道称微软和OpenAI拟斥资超1000亿美元,投资一个数据中心项目。据介绍,该项目将包含一台名为“星际之门”的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并配备数百万个专用服务器芯片,从而为OpenAI实现AGI(通用人工智能)提供强大的动力。然而,最终建立的星际之门项目,主角却成为了OpenAI、软银和甲骨文,微软退居边缘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甲骨文作为项目的主导方之一,将是关键的基础设施提供商。虽然OpenAI提到,“星际之门将建立在OpenAI与微软现有的合作关系之上,OpenAI将继续增加对微软Azure的使用”。但这意味着,微软从OpenAI的独家云服务供应商变为了供应商之一,OpenAI或不再主要依赖微软为其提供云基础设施。

微软与OpenAI之间的“裂缝”由来已久。据外媒此前爆料,奥特曼曾私下抱怨微软行动迟缓,无法满足OpenAI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同时,据纽约时报,由于OpenAI的运营模式和财务状况严重依赖微软的支持,且OpenAI的巨额投入并未带来可观的财务回报,微软自2023年开始就对OpenAI的依赖性表现出越来越多的担忧。

同时,微软逐渐认识到,双方的深度合作可能会导致自身在AI领域的自主权被削弱,所以一直在打造自己的AI大模型,双方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为了避免被OpenAI过度套牢,微软还投资了被称为“欧洲版OpenAI”的法国AI初创公司Mistral AI。今年1月初,微软还在其官网的一篇博客文章中宣布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计划在2025财年投资约800亿美元用于开发数据中心,以训练人工智能模型,并部署人工智能和基于云的应用程序。这表明,在AI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微软似乎也有自己的打算。

OpenAI与软银之间宣布一系列合作与投资事宜期间,恰逢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引发市场巨震之时。DeepSeek发布的R1模型,以极低的训练成本,达到了可与OpenAI的推理模型o1相媲美的效果。奥特曼这样回应DeepSeek带来的冲击:“DeepSeek的R1令人印象深刻,我们显然会提供更好的模型,而且有一个新的竞争对手是真正令人振奋的事。”最近一段时间以来,OpenAI也在忙于应对新对手的挑战,不仅紧急上线了o3-mini模型,还发布了一款称为“深度研究”(Deep Research)的全新人工智能工具,以证明自身的技术领先优势。

华泰证券认为,DeepSeek出现之前,科技巨头采取的是“不惜一切代价建设”的策略,即通过大规模资本开支,提高算力,从而获得更好的模型。DeepSeek的出现意味着存在更高效利用资本的可能性,短期内科技巨头资本开支可能不会马上进行调整,但效率提升长期或将降低对GPU芯片的需求,也可能导致投资者质疑Stargate计划的可行性。

斥巨资入局、号称要“All in AI”的孙正义,正通过与OpenAI的深度绑定,进入到全球AI浪潮的漩涡中央。但无论如何,以开源为主要特色的DeepSeek,还是给选择闭源的OpenAI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同时也为这场400亿美元的“豪赌”增加了一层更加不确定的色彩。

责编:岳亚楠

校对:祝甜婷

责任编辑: 朱雨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