跷跷板效应再现!科技猛涨红利回撤,该怎么操作?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券商中国 裴利瑞2025-02-08 07:39

步入2025年,在科技板块高歌猛进的同时,红利板块却在悄然陷入回调。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7日,中证红利价值指数、上证红利指数等均在今年发生了超5%的跌幅,大幅跑输沪深300指数、中证A500指数等主流宽基。其中,以煤炭为代表的高股息资产持续回调,为红利指数造成了比较大的负贡献。

科技与红利的“跷跷板效应”一向明显,但近期的倾斜行情却并未影响资金的配置需求。开年以来,资金借道ETF逢低加仓,红利ETF已经获得了超75亿元的资金净流入。

红利策略指数集体下跌

2025年开年以来,红利策略指数集体下跌,下跌幅度大多在3.5%—5.5%之间,曾经引以为傲的 “抗跌” 特性在短期内有所减弱。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7日,中证红利价值指数年内下跌5.2%,上证红利指数下跌5.08%,同期上证红利全收益指数、国证红利加权100指数、中证红利指数、中证红利低波指数也均下跌超4%,均远超同期沪深300指数、中证A500指数1.07%、0.06%的跌幅。

港股的红利策略指数也不例外,截至2月7日,国证港股通红利低波指数、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分别下跌3.57%、2.38%,而同期恒生指数则上涨了5.35%。

如果进一步到红利板块内部来看,高股息资产的分化行情正在愈发明显。其中,红利指数的回调主要受煤炭股、银行股拖累。中证申万煤炭指数年内下跌7.12%,其中,潞安环能、山西焦煤的年内跌幅均超10%,平煤股份、陕西煤业、中煤能源、兖矿能源等多只煤炭股下跌超5%;同时,中证银行指数下跌1.61%,华夏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只银行股的年内跌幅也超过5%。

但以黄金、钢铁为代表的资源股却逆市上涨。其中,新钢股份、西部矿业分别自年初上涨14.67%,11.33%,同期中金黄金、紫金矿业也分别上涨13.8%、9.92%。

资金配置需求仍然旺盛

从上述市场表现来看,行业层面的分化是导致红利指数普遍下跌的主要原因。

年初以来,以煤炭、电力为首的行业大跌,对红利板块造成了比较大的负贡献。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煤炭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价格持续承压,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1月中旬,全国流通领域煤炭类价格多数下跌,其中,焦炭(准一级冶金焦)跌幅居前,环比下跌2.69%,报1510.3元/吨,创下新低。

但对于整体的红利资产,各路资金的配置需求仍然十分旺盛,正在借道ETF越跌越买、逢低加仓。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红利策略ETF普遍迎来了份额的大幅增长,逆势吸金。其中,华泰柏瑞红利低波ETF年初至今份额增长9.75亿份,南方红利低波50ETF、招商中证红利ETF、华泰柏瑞红利ETF的基金份额年内分别增长7.75亿份、7.19亿份、5.95亿份,其中华泰柏瑞红利ETF获得了超18亿元的净流入,最新规模已经突破230亿元。

整体来看,截至目前,全市场一共有33只红利ETF,其中24只均在今年以来获得资金净流入,合计净流入额超75亿元。

红利策略长期依然有效

任何指数都难以做到只涨不跌,红利指数也不例外,但展望后市,多名基金经理仍然看好红利资产,并且从股债利差、政策支持、量化因子、资产配置等多个视角给出了长期看好的理由。

从股债利差的视角来看,华安中证国企红利ETF基金经理苏卿云表示,当前,红利类资产普遍有4%~6%的股息率,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下行至1.6%左右,股债利差达到3.4%,这种利差的存在使得红利类资产的配置需求长期存在。

从政策支持的视角来看,万家中证红利ETF基金经理杨坤认为,春节前,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公募基金和保险资金加大对A股的投资力度,特别是保险资金每年新增保费的30%将用于投资A股,这将为市场带来数千亿元的长期资金,而红利资产因其高股息率、低波动的特性,将成为这些资金的重要配置方向。

从量化视角来看,摩根士丹利基金数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余斌认为,红利策略与红利因子存在一定区别,红利因子是纯因子概念,在数据处理上已经剥离了估值、质量等因素的影响。过去5至10年,红利因子更多表现为风格因子,呈现出显著的波动性。然而,近年来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得红利因子的波动性降低,其上行和下行周期均有所延长。预计未来红利因子有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Alpha因子,这将为红利策略投资提供更强的指导作用。落到具体投资上,当红利因子开始拐头向上时,便可以加大红利策略的配置。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红利因子的表现自去年12月中下旬已经开始拐头向上,结合当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跌破1.65%的背景,当下或是积极配置红利策略和因子的重要时间窗口。” 余斌表示。

长城基金则表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以“红利为盾,科技为矛”来构建攻守兼备的投资组合,或是布局春季行情的较优解。近年来利率中枢持续下移,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60%附近,低利率环境下,具备高股息优势的红利资产,更有投资吸引力。

责编:汪云鹏

校对:苏焕文

责任编辑: 朱雨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