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化投资路线图逐渐明晰 助力构建长钱长投生态
来源:中国证券报作者:张舒琳2025-02-07 08:49

近期,决策层持续推出中长期资金入市出台系列举措。2025年1月,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审议同意,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

紧接着,中国证监会印发《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持续加强优质指数供给,不断丰富指数产品体系,加快优化指数化投资生态,强化全链条监管和风险防范安排,着力推动资本市场指数与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

在受访业内人士看来,指数产品是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重要工具,《行动方案》为指数投资行业的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对公募基金、指数编制机构及相关服务机构提出了明确要求,在营造“长钱长投”环境、推动公募基金主被动投资协调发展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提供重要便利渠道

《行动方案》的主要目标是,推动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规模和比例明显提升,加快构建公募基金行业主动投资与被动投资协同发展、互促共进的新发展格局;强化指数基金资产配置功能,稳步提升投资者长期回报,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更加便利的渠道,助力构建资本市场“长钱长投”生态,壮大理性成熟的中长期投资力量。

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场ETF规模增加1.67万亿元至3.73万亿元,其中,宽基指数ETF规模增加了1.34万亿元。大资金多次借道核心宽基ETF入市,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中,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受访业内人士认为,ETF是2024年规模增长最多的公募基金品种,后续也有望成为公募机构达成“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目标的重要引擎。

永赢基金认为,《行动方案》的实施,将推进指数化投资在优化发行、降低成本、促进开放和防范风险等方面的进展。未来,产品端将朝着多资产、多元化方向发展;在销售渠道端,银行渠道在指数基金发行和持续营销中的影响力有望进一步提升。随着保险、社保、养老金、银行理财等中长期资金的入市,指数投资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矿证券分析师徐丰羽表示,在新投资范式、居民财富迁移、政策红利共振下,指数基金迎来蓬勃发展时期。资本市场改革重心已转向投资端,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是投资端建设的关键环节。而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将在营造“长钱长投”环境、推动公募基金主被动投资协调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指数化投资具有费用低、投资分散、收益相对稳健的特点,为中长期资金提供了资产配置的渠道,将成为助力提升公募机构A股仓位的重要工具。

优化指数化投资生态

对于指数行业重要参与者而言,《行动方案》提出了明确要求。

《行动方案》表示,加快优化指数化投资发展生态、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永赢基金表示,《行动方案》从多方面对公募基金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随着公募产品工具化特征愈发显著,基金公司需更加注重投资者获得感,不仅要在费用上落实方案要求,还要加强投资者教育与服务,完善风险监测机制。另一方面,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公募基金要为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特别是在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绿色低碳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做好资金与产业的连接,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行动方案》围绕持续丰富指数基金产品体系绘制了明确路线图,对于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从指数供给端来看,华证指数市场推广部副总监胡曾犀认为,第一,《行动方案》要求“稳步提升投资者长期回报”和“着力提升投资者获得感”。这是指数化投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助力构建资本市场‘长钱长投’”的必要条件,需要指数编制机构在指数开发中更多考虑指数的“可投性”,把提升投资者长期回报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此外,《行动方案》要求“持续加强优质指数供给”和“不断完善指数编制方法,增强指数产品生命力”,说明指数化投资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指数“高质量供给”,指数的质量对于指数产品的生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提升指数质量是“优化指数化投资生态”的应有之义。

第二,《行动方案》强调“鼓励编制符合国家战略、表征金融‘五篇大文章’、反映新质生产力、专精特新等特色指数”。这里贯穿的主线就是“中国特色”。指数化投资起源于海外,但在实践中必须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市场规律和投资者需求,从而做到“打造‘中国品牌’指数体系,提升A股指数国际影响力”。

第三,“支持促进场外指数基金发展”。目前指数基金有场内(ETF)和场外两种形态,功能定位各不相同,前者往往更侧重交易,市场能见度更高、影响力更大,而后者的配置属性更强。《行动方案》提出“加大普通指数基金、ETF联接基金、指数增强型基金等具有不同风险收益特征场外指数产品供给力度”,对场外指数产品也给出了方向性指引,并强调“更好满足广大场外投资者多元化投资需求,实现场内外指数产品协同发展”,显示出对各类投资者的高度重视。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