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5日召开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称,广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大力实施“突围工程”“广东强芯”工程等重大专项,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链式改造”。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的四成,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将近一半,低空经济企业占全国30%以上,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走在全国前列。他认为,今年广东可继续“勇挑大梁”,开好局、起好步,确保一季度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谢少锋介绍,过去一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呈现三个特征。
一是“稳”的基础不断巩固。全年工业增加值迈上40万亿元台阶,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基本稳定。
二是“进”的动能不断集聚。累计布局3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广东达6家,位列全国之首。培育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80家,广东入选8家,位居全国前列。178个高新区和23个国家自主创新区聚集了43%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6%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67%的科创板上市企业,集聚效应明显。
三是“新”的活力不断释放。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6个重大科技专项和16个重点研发计划全面实施,一批“叫得响”“数得着”的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突破6.8万亿元,同比增长 11.2%。基于开源鸿蒙的共建共享新生态初步建成,终端连接超过10亿台。
谢少锋介绍,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系统谋划了13项重点任务,如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短板、锻长板、防风险。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启动实施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开展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动能行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培育生物制造、量子产业、原子级制造等未来产业。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全面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和“链主”企业梯度发展。
谢少锋建议,广东应充分发挥工业大省“挑大梁”的骨干作用,加强部省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开好局、起好步,确保一季度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为高质量完成全年工信领域各项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校对:李凌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