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房企拿地策略的进一步聚焦,扁平化、集约化管理的必要性更加凸显,龙头房企也在年初密集对组织架构“动刀”迎接新的挑战。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保利发展、中海地产均在近期进行区域公司层面的合并动作。保利发展主要是将江苏与淮海公司合并为江苏公司、浙江与浙南公司合并为浙江公司、山东与齐鲁公司合并为山东公司,辽宁与大连公司合并为辽宁公司。
随着区域变动,保利发展人事也迎来调整。其中,保利产研中心原总经理吴劲松出任保利上海公司总经理;保利浙江公司原总经理张磊调整为保利战投中心总经理;原保利上海总经理傅小君则任保利浙江公司董事长;原保利浙南总经理朱忠伟将担任浙江公司总经理。
中海地产的路径也类似,中海是将沈阳公司和大连公司合并为辽宁公司;原中海大连公司总经理葛臻,任命为新的辽宁公司总经理;原中海沈阳公司总经理程晓辉,调任中海北方区域副总经理。
保利、中海被合并以及整合的区域公司共同特点是现有项目较少,也不再是重点拓展的区域。由此,为了缩小管理半径,减少决策链条,保利以及中海再度对区域公司调整队形。这其实也是房地产市场当下的映射。房企的规模短时间内已不可能回到高峰,龙头房企也受到冲击及影响,主动放缓脚步。
架构“动刀”
保利发展、中海地产此次调整,是在既定的框架以内。以保利发展为例,其被合并的淮海公司、浙南公司以及齐鲁公司,已经基本没有新增项目,几乎为存量运营。保利发展也对外回应称,“这属于常规动作,对公司经营影响不大。”
在保利发展的官网上,淮海、浙南以及齐鲁公司均是在2017年成立,其时是房地产行业大扩张的年代。
根据官网,保利发展淮海公司主要布局徐州、淮安、连云港三个城市,成立5年后累计开发精品项目24个。齐鲁公司的业务覆盖范围则是济南、济宁、德州、淄博、泰安、临沂等城市,主要聚焦于城市更新、康养产业、不动产开发等板块。
保利发展浙南公司则是以温州为大本营,布局温州、台州、金华、丽水、衢州五城。在成立5年后,保利浙南公司共开发项目22个,截至2021年6月,总销售额累计破500亿元。
这几个被合并的公司,都是保利发展曾经开疆拓土全国布局的印记。相较于其他央企,保利发展在房地产狂奔的年代布局更为下沉,销售规模也因此更为壮大。在上述三个区域公司被合并之后,保利发展的区域公司数量仍然要比其他同类房企更多,目前还有超过20个的区域公司。
“保利之前三四线城市拿了不少的地,当时市场好的时候对冲规模也很有帮助。但现在大家拿地都集中在那几座城市,自然就要收缩回来,也是正常的动作。”一位央企投资部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与保利发展类似,中海地产也在继续进行区域“缩编”,此次调整主要是在东北区域,中海地产将沈阳公司和大连公司合并为辽宁公司。根据克而瑞统计,2024年,中海在东北区域的成交总额为95.69亿元,虽然仍有近百亿元的水平,但在中海地产总销售额中占比已经不大。
近年来,中海地产在上海、深圳等城市选择核心地段开发的策略,其去年在一线城市有多个项目实现单盘过百亿元销售额的成绩。
策略改变
保利发展、中海地产是去年房地产行业表现仍算稳健的房企。
根据保利发展发布的数据,2024年,其全年销售金额为3230亿元,蝉联行业第一;中海地产同期则累计实现合约物业销售金额约3106.91亿元,同比上升0.3%。
虽然保利、中海的销售额仍然保持在3000亿元的量级,但两家房企拿地已经非常聚焦,几乎不再涉足三四线城市。
可供对比的是,2024年,保利发展在土地市场已经基本聚焦一二线城市。根据保利发展提供的资料,去年其一二线城市拓展占比94%,一线城市拓展占比74%,较2023年大幅提升约40个百分点;其中,大本营广州拓展地价达到了255.7亿元,占比三分之一。过去三年,一二线城市拓展占比达到94%,进一步聚焦确定性的核心城市。
中海地产去年全年收购的土地累计权益建筑面积约389.47万平方米,累计权益土地出让金约696.35亿元,同样集中于一线城市及重点二线城市。
去年年中,在中海地产发布中期业绩报告之时,中海地产董事会主席颜建国还曾解释去年上半年拿地少的原因。“(上半年)地买得不多,主要原因是一线及核心城市的优质土地供应不足。”颜建国表示。
其时,颜建国称,2024年下半年中海将抓住窗口期,坚守投资刻度,优中选优,积极补充优质项目。中海地产在房地产行业高歌猛进之时也并不冒进,在目前的低谷期选择更加审慎。
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可持续性相对较弱,在区域已经没有项目可以进行持续开发的背景下,对组织架构进行适当的缩减调整有助于提高运营的效率,尤其是在保利、中海业绩表现已经显出颓势的当下。
在业绩承压以及拿地策略改变的双重作用下,向来温吞的央企也不得不大刀阔斧地进行改变,保利发展、中海地产均作出了妥当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