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贝莱德最新研判:2025全球“非典型周期”开启,怎样超配、平配、低配?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券商中国 刘筱攸2025-01-20 21:58

“处在非典型周期”——这是贝莱德对2025年全球经济的论断。其理由是人工智能崛起、地缘政治分化、能源转型以及人口老龄化等颠覆性趋势正在重塑全球经济及长期轨迹,投资环境将充斥更多不确定性。

贝莱德中国区负责人范华在日前举办的2025年投资展望会上表示:为在中国市场提升贝莱德品牌的长期价值,过去一年,贝莱德中国旗下两家公司在完善产品线的同时,均加快了在中国市场本土化平台的建设,一系列部署包括但不限于:

贝莱德建信理财将股东的成熟投资策略(比如系统化主动权益投资SAE策略)、产品创新和设计经验、金融科技应用等积极引入本土产品;贝莱德基金对投资团队进行了一些调整,进一步优化风险管理方式并制定出更适合中国基金行业的考核指标。

关于2025年的布局,范华透露,今年贝莱德基金计划推出中证A500指数增强、短债、多资产、消费和科技等产品;贝莱德建信理财则会继续做大做强基本盘,比如短债和固收类的开放式和封闭式产品,同时做新做优特色盘,继续发力养老、多资产、权益和海外产品;此外,贝莱德重启了QDLP项目,目前正与渠道沟通,进行运营上的准备,计划发行全球债券和股票等相关产品。

2025年全球宏观格局如何演绎?中国股票和债券市场的投资机会如何?在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的新常态里,在外部扰动更加频繁的金融环境里,有哪些旧有逻辑需要修正?资管公司今年如何拓展投资品类,如何基于资产配置和策略研发增厚收益?股债是会此消彼长还是继续“双牛”?

贝莱德中国2025年投资展望,就不限于上述系列问题,做出了最新研判。

全球大类资产:看多美股,对中国股票战术性超配

贝莱德智库日前发布的投资展望指出,全球市场2025年需重点关注巨量融资、重塑投资思维、继续拥抱风险三大投资主题。

在此基础上,贝莱德大中华区投资策略师陆文杰在投资展望会上表示,贝莱德对美股持乐观态度,看好其科技、传统能源、工业制造、金融等行业利润增长对股价的推动。且他进一步指出:美股不再是少数股票涨的市场,而是在新的叙事下可实现普涨的市场。

至于全球主要股市表现,陆文杰认为,欧洲股票和美国的股票相比,估值折让较大;日本去年11月实现了近30年最高的工资增幅,且在这一轮全球产业趋势中仍处较好位置,因此看好日本股市;对中国股票持战术性超配观点。

至于债券,陆文杰持中性观点,对偏短期的美国信用债、一些欧洲短期债券和英国国债实施超配。

贝莱德基金首席权益投资官神玉飞对A股表达了坚定的偏爱。他表示A股值得看好,且按重点排关注度的排序为科技、红利及消费。

贝莱德基金量化及多资产投资总监王晓京认为,从确定性角度来说,短期美债和长久期国债是相对较高的,短期美债吃利息,长期国债吃货币政策不断加力。而从预期成长的角度,他认为A股是价值洼地。

贝莱德建信理财副总经理及首席多资产投资官刘睿则看法中性,他直言短期来看没有对任何一类资产超配,因为缺乏确定性的机会。但中长期看,还是会重点关注A股+港股,以及美股这两类资产。

至于黄金走势,刘睿团队去年成功预判了黄金的强势涨幅。从最后的结果来看,黄金全年涨了20%多。如果同样将机遇成本(如美债的实际利率)、避险(如战争、去全球化)、长期美元信用(如美国的财政问题)等多因素考虑,刘睿团队认为从长期5到10年的维度来说,看好黄金,但短期则不是特别强的Beta机会。

中国宏观:若政策进一步支持内需,5%的增长预期会实现

“今年5%的增长预期会实现,但需要进一步出台包括房地产在内的支持内需政策。”贝莱德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宋宇如此表示。在说出这个判断时,宋宇主要将两个因素纳入考虑:一是中国的政策趋向;二是特朗普2.0时代即将带来的外部环境的变化。

宋宇认为,对房地产的支持政策可调整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包括房贷、利率、税费,以及买房之后是否可以落户等。预期今年会进一步出台房地产方面的政策来支持内需。

至于内需,宋宇认为:从现在的高频数据看,部分“以旧换新”带动的消费明显增长,但是总体零售仍较疲弱。由于消费者购买商品存在跨时间的挤出效应(例如不会每年替换新产品),所以更重要的是让消费者对未来收入展望有稳定预期。此外,通过开放对外免签等政策吸引境外游客,也能拉动内需。

谈及投资,宋宇认为:以前是扩大产能,现在要变成更智能、更环保的产能。这意味着加大AI、自动化等领域的投资,有利于短期增长和长期效率的提升。此外还应加码基建投资,开展基建短板的建设。

投资的钱从哪里来?宋宇指出,一方面,今年广义财政赤字要扩大,尤其是能获得间接经济和社会回报的支出应该扩大;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层面预期还会降息降准,短期的真实利率还需要进一步降低。准备金的下降非常重要,因为它会降低银行负担,缓解存款利率下降带来的压力。

王晓京则更加关注基本面走势,对12至36个月的中期市场保持乐观,看好股票和利率债,对信用利差保持中性。其理由是:近期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加码提供了明确信号,其团队预计这一趋势将在2025至2026年间持续,政策面有望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经过数年的转型反弹期,中国经济有望在新质生产力,特别是高科技制造领域取得初步成果。且经济增速回升至良性循环,这一状态不仅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还能促进更大规模的经济内循环的形成。

谈及汇率,宋宇称,中国人民银行有很多工具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我认为这次维持汇率稳定的措施力度很可能会超出市场预期。”

国内权益及多资产:红利资产被一致看好

虽然多位高管都表达了A股具备战略配置价值的方向性观点,但细究起来,每一位高管对战术性怎么配置A股的看法是有所不同的,相同的是都看多红利资产。

神玉飞表示,今年重点关注三个层面:一是促消费和“人工智能+”,这可能是2025年最大的两个政策主线;二是美国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纲领,如果最终对中国加征的关税低于当下预期,A股的出口产业将面临不一样的关键节点;三是重点关注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大行管理层讨论中对于信贷投放管理的表述,是否频繁提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人工智能+”。银行若加大对这方面信贷投入的力度,将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从战术上,神玉飞认为主动投资应重点关注确定性、Beta、Alpha和困境反转构建组合。具体而言:一是向红利资产寻找组合的稳健性,力争获得底仓收益;二是寻找Beta,现在全球都在科技竞争,仍然存在很多潜在机会可以挖掘;三是向港股市场寻找Alpha,因为目前港股市场仍愿意对一些远期成长性提前定价;四是超额收益可能来自困境、反转性行业,例如最近的海上风电板块。

作为量化选股策略的代表,王晓京认为价值因子和红利因子在2024年跑赢沪深300大盘,凸显的就是现金流价值。在一个货币政策不断加码、资金成本不断下降的宏观经济中,确定性的盈利模式和红利越发重要。如果2025年宏观环境延续,不断降息、不断推出新的财政政策,红利等反映股票现金流价值的因子会比较好。

除了对权益资产系统性的看法,2025年股债是会此消彼长还是延续“双牛”,也是市场关注焦点。刘睿指出,不同的宏观因子驱动有不同表现:如流动性更多起到同向效果,流动性宽松会烘托资产价格,股、债、房子都会涨;但如果是信用、财政、经济增长等驱动,更多则起到对冲的效果。

刘睿认为,目前市场对流动性宽松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预期,所以今年权益市场更多应该关注数据。债市同理,在宽松的流动性预期已经很充分的情况下,更多还是要看到信贷、财政等因子的影响,因此股和债可能是反向运动。

整体而言,刘睿判断今年权益市场的机会较固收市场会更多一些。要在今年的波动中获取更多绝对收益或相对收益,一是要注重赔率,二是要有分散性,这是重点策略。

国内债市:短期存风险,中长期看多

去年,在国内宏观经济修复偏弱、货币政策相对宽松等因素影响下,债市总体演绎震荡走牛行情,期间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并进入“1时代”。2025年,中国债券市场是否能在政策宽松的环境中继续“走牛”,市场高度关注。

贝莱德建信理财副总经理及首席固收投资官王登峰首先指出,债市点位很低,短期仍存风险点。其理由如下:

风险来源主要是几点:一是去年“924”行情以来,系列政策对于经济有提振作用,但出台的节奏会有所把握;二是经济数据好转,尤其是2024年12月的金融数据可圈可点,政府债发力带动社融超预期,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多;三是过于宽松的资金面,边际上可能会有所收敛;四是因为美国政府的政策不确定性,外汇仍存压力;五是债券收益已经创出历史新低,回调的压力有所增加。

整体而言,王登峰对今年我国债市的走向判断如下:一是在全年弱复苏格局里,债券市场出现大幅反转的可能性较小;二是基于弱复苏前提,货币政策仍然会保持相对宽松;三是居民储蓄保持高位,‘资产荒’逻辑延续应该仍会增加。

贝莱德基金首席固收投资官刘鑫同意上述短期债市存在风险点的看法。他认为债市短期或出现调整,相对看好信用债,同时对整个债市中长期看多。

具体分品种来看,刘鑫对投资者的配置建议如下:

首先,利率债方面:受宽松货币政策以及相对温和通胀的驱动,2025年上半年利率债收益率有望进一步下行,预计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在1.4%~1.8%区间运行。另一方面,政金债利差期限的相对价值凸显,投资者也可以适时使用利差策略。

其次,信用债方面:随着2025年地方政府化债政策进一步深化,优质城投债将继续受到市场青睐。且从供需角度看,由于城投发行主体仍受借新还旧政策影响,预计城投净供给在2025年呈现下降趋势,利好城投信用利差的进一步压缩。同时,央企地产债券存在性价比,预计2025年产业债的总供给会有所增加,增量主要来自央企加杠杆和平台下属产业类子公司新增融资额度,但不会改变市场信用品“资产荒”格局。

此外,金融债中的商金债和二永债兼顾收益和流动性,预计在2025年仍会成为机构追逐品种,供需关系亦支撑其信用利差压缩。不过,金融债已经逐渐显现出类利率属性,在交易节奏上需兼顾利率品的走势。

最后,可转债方面:可转债能凭借固有的债性特征和转股机会,在权益市场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为投资者提供较好的下行保护和一定的上行收益空间,配置价值凸显。但策略上需注意动态调整,通过定期再平衡和择机增减仓位,在不同市场周期内充分发挥可转债的攻守兼备属性。

校对:刘榕枝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