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最宝贵的是什么?人才!”这句话在如今竞争白热化的汽车行业十分合适。近日,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发布2025开年内部信,提到要在2025年扩招6000人,并“欢迎老员工回归”。这封内部信,打响了2025年汽车行业“人才战”的第一枪。
1月7日,雷军参加了小米集团千万技术大奖颁奖典礼,他表示:“重视技术的同时,我们更加重视创新人才、重视工程师文化。”此前,雷军还开出千万年薪招聘AI“天才少女”罗福莉,一度登上热搜。
各大车企掌门人纷纷发出“招贤令”的背后,汽车行业到底多缺人才?根据工信部《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到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人才总量预计达到120万人,但人才缺口预计有103万人。
为何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缺口巨大?笔者认为,主要受三大趋势影响:其一,汽车技术快速迭代,跨学科、复合型人才需求量激增;其二,车企出海成为新趋势,国际化人才需求量上涨;其三,新能源汽车销量进一步扩张,高校人才培养存在滞后性。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四化”趋势。AI等技术与汽车产业的融合催生了大量跨学科人才需求。新能源汽车还打破了此前汽车产业依赖线下4S店销售的模式,更需要在网络上进行营销策划打响品牌知名度,也催生了对营销人才的需求。除了传统的汽车技术人才外,新能源汽车行业需要更多具备跨学科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部分存在人才缺口。
除此之外,目前中国车企纷纷加快出海步伐,2024年比亚迪和吉利海外汽车销量分别增长约71%和53%。从全国来看,2024年汽车出口量有望突破600万辆,保持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国的地位。
在这一背景下,汽车行业的人才国际化趋势加强,企业更需要具备全球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来应对全球化竞争,也更需要建立良好的海外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4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超过1200万辆,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首次超过燃油车。但高校和职业教育机构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人才培养存在滞后性,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导致人才供给不足。
一边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车型层出不穷,大量车企扩产,一边是行业人才缺口持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抢人”已成为车企的必修课和基本功。
如何“抢人才”?除了传统招聘外,企业还可以尝试采用灵活的用工方式,如项目制、自由职业者、合作伙伴等,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和技术环境。同时,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培训项目、科研合作等多种方式,定点定向培养专业人才。
而归根结底,人才战打的是资金战,有钱不会招不到人才。并且在目前新能源汽车“淘汰赛”打响的背景下,人才也会更关注新能源车企的财务健康程度和发展稳定性。因此,让公司拥有充足现金储备,让自由现金流转正也是许多车企在人才战背景下需要发力的方向。
可以预见,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人才缺口将不会是“平均性缺口”,部分有资金、有销量的龙头企业将形成人才虹吸效应,让更多实力相对薄弱的车企形成更大的人才缺口,加剧行业人才不平衡性,这也会让汽车行业的“淘汰赛”进程加快。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