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王蕊
2025年伊始,赴港上市即时升温。
最新数据显示,香港证券市场有8只新股正在等待上市——从1月8日起,它们将在7天内陆续登陆港股市场。加快奔赴港股步伐的,还有更多的企业。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包括蜜雪冰城、老乡鸡等在内的14家企业,集中递交了港股上市申请。
新年招股扎堆递表踊跃
1月8日至1月15日,短短7天内,港股市场将集中迎来8只IPO新股。这意味着什么呢?
2024年全年,港股月均新增IPO新股5.83只。按月来看,7月和12月是新股上市高峰期,每月各新增10只IPO新股。相较而言,如今一周的IPO新股量就几乎抵得上2024年的一个月了。
伴随新股扎堆到来的,还有港股投资者的打新热情。捷利交易宝数据显示,已完成招股的汇舸环保、海螺材料科技、脑动极光3只新股,融资申购倍数分别为47.33倍、21.46倍、9.53倍。
截至1月6日晚间,仍在招股的5只新股中,有着“中国版乐高”之称的布鲁可甚至获得了5471倍的超额认购。这一数字可以在2024年IPO新股中排到前三,仅次于草姬集团、晶科电子股份。有港股券商打出广告称,布鲁可打新最低只需一手本金,私享客户超200手可使用最高200倍银行融资杠杆,且免银行融资利息。
除了招股进行得热火朝天,企业赴港递表的激情同样不减。在刚刚过去的跨年周,尽管赶上了元旦假期,但仍有14家企业在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表。其中,药捷安康曾4次递表港交所,包括麦德龙供应链、永康控股、同仁堂医养等在内的多家企业同样不是首次递表。此前曾3次申请在A股上市的老乡鸡,也已于1月3日向港交所递表。
根据港交所数据,2024年全年,港交所共接受了138宗新的上市申请,加上2023年未处理完的74宗,2024年共处理上市212宗。截至2024年年底,已上市71宗,已获上市委批准待上市18宗,处理中64宗,处理期限已过、被拒或撤回申请等有59宗。
去年IPO募资增九成
在连续三年下滑后,港股IPO募资总额迎来触底反弹。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2024年港股IPO上市企业数量为70家,虽然相较于2023年的68家并未显著增长,融资规模却大幅攀升。Wind数据显示,按交易所统计口径,2024年港股市场首次招股募集资金累计875亿港元,相比2023年的463亿港元增长89%。
“2024年,香港位列全球四大新股市场之一,其上市活动和集资额都远胜前一年。”港交所在回顾2024年时表示,2024年也迎来了自2021年以来香港最大规模的新股、两家根据新规第十八C章上市的特专科技公司、3家在GEM改革后上市的公司,以及首宗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并购交易(De-SPAC)。
其中提到的香港最大规模新股,便是二次上市的美的集团。该项目在2024年中秋上市,凭借310亿港元的募资额,一举成为近三年港股最大规模IPO,亦激起机构投资者对后续多家明星企业IPO项目的关注。事实上,自美的集团之后,华润饮料、地平线机器人、顺丰控股3只新股接连登陆港股,且IPO募资规模均超过50亿港元,与美的集团共同构成了2024年港股IPO募资规模的Top4。
“很多投资人都关心,后续还有哪些IPO项目值得参与,好项目有望带动港股IPO市场整体好表现。”瑞银全球投资银行副主席及亚洲企业客户部联席主管李镇国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美的集团的大型IPO是一个“地标性”项目,不少全球主权基金、长线资金线下认购,上市后较为良好的二级市场表现,都给市场带来了积极反馈。
多措并举力揽新股
正如上述年度回顾中提到的,近年来港交所积极通过降低上市门槛、设立特专科技公司专属上市通道、优化审核流程等方式,不断招揽企业在港股市场融资。
2024年,港股市场首次迎来晶泰控股、黑芝麻智能、越疆3只特专科技新股。2024年8月23日,香港证监会、港交所又将特专科技公司上市的市值门槛下调了20亿港元。2024年12月19日,港交所刊发咨询文件,就有关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的建议咨询市场意见,建议将A+H股发行人寻求上市的H股占其已发行股份总数(不包括库存股份)的最低15%门槛降低至10%;或相关H股于上市时有至少为30亿港元的预期市值,并由公众人士持有。
华创证券金融业研究主管徐康认为,降低特专科技公司市值门槛,或将进一步提升港股市场的吸引力,为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新经济公司提供可行上市途径。而降低A+H股企业的上市门槛,有望提升潜在发行人的赴港上市意愿,叠加国际化业务布局需求、中国证监会鼓励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等因素,预计2025年A股公司赴港上市或升温。
根据港交所数据,截至2024年年底,港股市场内地企业总市值高达28万亿港元,占股份总市值比例达到了79.86%。其中H股内地企业总市值6.95万亿港元,占股份总市值的比例为19.71%。2024年当年,来自内地的上市公司在港股IPO募资总额达到了838亿港元,再融资募资总额为883亿港元,合计1721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