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资本市场制度供给持续优化,市场生态迎来重大变革。
2024年是中国资本市场上的政策大年,一系列增量政策的密集发布,有效夯实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基础。本篇为《政策画像》,证券时报·数据宝梳理了2024年资本市场重大政策,以飨读者。
资本市场顶层设计擘画蓝图
2024年,中央高度关注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从宏观布局、体制革新到关键着力点,革故鼎新全面助力上市公司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多措并举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统筹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
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并指出要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等具体要求;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及资本市场,提出要稳住楼市股市,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其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14年来首次提及。
此外,9月2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会上推出了一揽子增量政策,包括降息降准、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等。
10月8月,国家发改委负责人表示将围绕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努力提振资本市场等五个方面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
10月12月,财政部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拟推出的增量财政政策。
高层的锚定方向,擘画蓝图,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的制度根基,提振了市场信心,激发了发展动能。
“国九条”时隔十年再升级
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4〕10号,下称新“国九条”),本次是继2004年、2014年之后资本市场第三个“国九条”。
新“国九条”明确了我国资本市场“未来5年”“到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的发展目标:未来五年上市公司质量和结构明显优化;2035年上市公司质量显著提高;到本世纪中叶,资本市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建成与金融强国相匹配的高质量资本市场。
新“国九条”从总体要求、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严格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加大退市监管力度、加强证券基金机构监管、加强交易监管、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形成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九大方面提出了要求。
在新“国九条”的指导下,资本市场的“1+N”政策框架迅速发展,“1”指的是新“国九条”本身,而“N”代表一系列配套的制度规则。“1+N”政策框架相辅相成,有效促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完善,整个资本市场生态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并开启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之路。
严监管多举措合力齐发净化市场环境
2024年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以及《关于落实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全面加强证监会系统自身建设的意见》等4项配套政策文件。
4月12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的配套政策文件,进一步严格了强制退市标准,并拓宽了多元化退出渠道,业界称之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
5月11日,证券会《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出台,促进程序化交易规范发展,并依法批准暂停转融券业务。
5月24日,为落实减持管理办法相关规则的修订,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在整合前期的实施细则、监管问答、业务通知的基础上同时发布或更新了配套的自律监管指引。
具体来看,在市场准入方面,严格控制发行上市的门槛,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新“国九条”要求提高主板、创业板上市标准,完善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标准。同时,强化发行上市全链条责任,加大发行承销监管力度。
按照网上发行日期计算,2024年以来IPO家数为100家,首发募集资金673.53亿元,IPO数量和募资额均创2015年来新低。
在市场退出方面,证监会《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发布,通过严格执行退市标准,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其中提到,逐渐完善多元化退市机制,坚决出清不具有重整价值的上市公司,大力削减“壳”资源价值。
2024年度A股退市数量52家,创历史新高,上市公司优胜劣汰质量提升明显。拉长时间看,2020年退市改革以来,共有179家上市公司退出A股市场,退市数量为改革以前10年总和的近4倍。
2024年9月、10月间,包括*ST亚星、ST旭电、*ST威创、*ST美尚、海印股份、ST鼎龙、*ST深天7家公司陆续退市。除*ST亚星、*ST深天的退市理由是其它不符合挂牌的情形,其余5家均为股价低于面值退市。
A股减持明显“收缩”。2024年A股市场共有1389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进行了减持,减持数量超过116.86亿股,合计减持股票金额1447.08亿元,减持金额相比2023年下降了六成。同时,增持数量和金额在攀升,共有961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进行增持,金额总计超过780亿元。
另外,两融业务示范性文件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正式出台。根据中证协12月31日官网消息,《证券业务示范实践第5号——融资融券客户交易行为管理》正式发布,文件从前端控制、风险监控和事后管控三个层面,全面防范和处理客户利用融资融券交易进行“绕标套现”的行为,严格防范违规减持与不当套利等行为。
完善“长钱长投”政策体系
新“国九条”提出“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完善保险资金投资监管制度”“完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政策”等举措,旨在吸引更多中长期耐心资本进入资本市场。
9月27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主要从建设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生态、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着力完善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等方面,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
2024年末,公募基金整体规模已攀升至31.91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权益类基金中的股票基金规模4.0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58.2%;ETF发展迅速,全市场ETF数量共计1045只,总规模达3.74万亿元,规模较年初增长82.29%。
另外,创新型指数基金涌现,中证A500指数基金异常火热,A股进入“新宽基时代”。自9月23日中证A500指数正式发布,首批10只中证A500ETF发售200亿元规模,第二批12只中证A500ETF接力发行,2025年年初第三批A500ETF也将启动发行。截至年末,22只已上市的中证A500ETF规模合计为2557.41亿元。
在众多耐心资本当中,“国家队”的持仓规模相对庞大(含中央汇金、中国证金、社保基金等)。据统计,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国家队”合计持仓A股市值达到3.97万亿元,持仓市值创历史新高,与2023年年末相比,持仓市值增长7523.77亿元。
在政策引导下,耐心资本大量进场,能为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增加市场的稳定性。同时,减少短期投机行为对市场的冲击,降低市场的大幅波动,有助于市场形成健康、理性的投资氛围。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在行动
2024年1月24日,国务院国资委表示将“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1月26日,证监会提出“推动将市值纳入央国企考核评价标准”;4月12日,国务院提出“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11月15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12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其中《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中明确市值管理是指上市公司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基础,为提升投资者回报能力和水平而实施的战略管理行为,纠正了以往对市值管理的错误认知,将其提到战略管理高度,推动上市公司形成致力于公司发展、价值创造、股东回报的观念。
市值管理政策发布后,落地成效显著:(一)沪深上市公司积极行动,制定行动方案。2024年沪市共有2086家公司已披露“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深市359家公司已披露“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此外,公牛集团、鱼跃医疗、杰瑞股份、鹏鼎控股等24家上市公司陆续公告建立市值管理制度,为其长远发展筑牢制度根基。上市公司多措并举提升投资价值的市场氛围正加速形成。
(二)增量工具相继落地。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和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等增量工具相继出台和实施,极大地提升了市场信心。2024年有2156家上市公司实施了股份回购,占A股上市公司的四成,回购金额1659.26亿元;共264家上市公司发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公告,以上限来看,专项贷款金额高达543.2亿元,其中不乏中国石化、海康威视、中国建筑、中远海控、牧原股份、阳光电源、京东方A、温氏股份等9家千亿市值行业龙头企业。群雁效应凸显,市值管理深得人心。
2024年12月31日,央行发布公告显示,将于近期开展第二次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互换期限1年。同日,中国证监会表示,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的各项准备工作就绪。
(三)投资者回报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新“国九条”强调“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强调“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对分红不积极的公司进行限制,从制度上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2024年,上市公司分红力度大大增强,频次与金额均大幅增加。2024年A股总分红2.39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年内已有近千家上市公司实施中期现金及季度分红,总金额超6700亿元,金额几乎是过去4年同期总和。值得注意的是,除常规的季度分红、年中分红外,上市公司还出现了特别分红的案例。例如,中山公用、崇德科技、元力股份、渤海轮渡12月就发布了特别分红方案,其中中山公用拟派现5.14亿元。
政策支持资源向“新”而行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9月24日,证监会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简称“并购六条”),大力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开展基于转型升级为目标的跨行业并购,加大补链强链、提升关键技术水平的未盈利资产的收购力度,以进一步激发并购重组市场的活力。
此外,“支持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等政策措施也先后出台,支持优质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领域集聚。
以最新披露日期统计,2024年有206家公司披露重大并购事件。从并购的形式、目的以及支付方式等细节来看,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深度整合、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主流。并购标的集中在电子设备和仪器、工业机械、互联网软件与服务、技术硬件与设备、电子元件和半导体产品等新兴产业,如:烽火电子、维信诺、富乐德、光智科技等。在政策支持和产业升级双重驱动下,“硬科技”企业,成为并购的重点对象。
在并购热潮下,市场也呈现新特征:一是市场化博弈更加充分,如亚信安全收购亚信科技、纳芯微收购麦歌恩均未设置业绩承诺。二是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并购案接踵而至,如华海清科收购芯嵛半导体、希荻微收购Zinitix部分股权等。三是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更趋多元,政策允许使用可转债等支付工具。
持续优化资本生态
持续优化资本生态是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2024年,金融管理部门落实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要求,严惩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违规减持等行为,切实维护市场“三公”。
7月5日,证监会等多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严格打击资本市场的财务造假行为。
这一年,资本市场加快构建综合惩防体系,开展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专项行动,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2024年前10个月,证监会查办相关案件658件,罚没款金额110亿元,超过2023年。通过制度约束使市场各方各尽其责、各得其所,为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创造优良“软环境”。
史上最大规模化债方案出炉
近年来最大规模化债方案年内出炉,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落地见效,新一轮存量隐性债务置换工作开展,我国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
11月8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从2024年开始,我国将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2028年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下降至2.3万亿元。
2024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于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2024年在推进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上成效显著,不仅有力促进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完成,还推动了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对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起到了支持作用。这一史上最大规模化债方案的实施,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A股或将迎来周期上行的新起点
在利好政策密集催化下,A股自9月24日开启一轮强势反弹,沪指一度上攻至3674.4点,单日成交额最高达到3.48万亿元,平均保持在1.8万亿元水平。沪指年内累计上涨12.67%,沪深300指数、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分别上涨14.68%、13.23%、16.07%,均为近4年来最大涨幅,政策力度显现。
随着国内政策发力和经济基本面改善,市场风险偏好将继续回暖,资金供给端的规模有望较2024年继续改善,A股或将迎来周期上行的新起点。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预计2025年我国政策面将继续出台利好投资的措施,改善投资预期。2025年市场大趋势依然是向上的,A股和港股将延续牛市行情。
校对:刘榕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