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皆是你”:A股人形机器人涨停潮下的价值混沌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赵云帆2024-12-06 10:02

11月以来,A股主题投资舞台,几乎成了人形机器人的“独角戏”。

截至12月5日,Wind人形机器人指数在11月、12月分别上涨16.31%和8.23%。

这一个月中,从赛力斯代工人形机器人的传言与辟谣,到华为入局人形机器人猜想;从特斯拉放出灵巧手的视频,到英伟达上海ROSCon大会中释放消息的预期,无不成为人形机器人板块的强心剂。

“其实之前华为入局的时候,我们就认为,目前人形机器人是黎明的前夜。之所以大家感觉不到亮光(价值验证),其实就是木桶效应的短板,目前具身智能,系统、软件、模型层面还很早期。而google、英伟达、华为、智元这些侧重软件的公司开始布局具身智能,就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近期流传的一份券商会议材料中如是表达。

而一系列大厂动作,更令与之有关的A股公司享尽市值红利。拓斯达、埃夫特-U、五洲新春等概念企业股价全部气势如虹。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11月以来,近60家公司在发布了有关“人形机器人”的公告,或宣布加码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投入,或澄清公司既有业务与人形机器人行业之关联。

消息、资金、多番共振,一时之间,不知道是资金在预期着人形机器人的未来,还是企业在迎合着人形机器人的预期。

图片来源:新华社

人形机器人“宇宙”

两年前,马斯克曾打下“诳语”:到2040年,全球将会有超过100亿-200亿个人形机器人投入使用,甚至可能超过人类的数量。

如果按照这个设想,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轻松超过每年20万亿美元。作为对比,截至2023年,全球最大的终端产品市场之一——汽车市场的规模也仅为1.5万亿美元。

两年之后的今天,畅想未来的人不再只有马斯克。

近日,花旗集团全球洞察分析团队在某节目中积极表态: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7万亿美元,全球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达到6.48亿台,其约达到当前全球汽车保有量的一半。

在如此巨大的行业尺度之上,A股市场与人形机器人相关的产业,几乎贯穿了百行千业。

仅12月5日,因“人形机器人概念”大涨的个股,就包括物联网传感器企业柯力传感,泛工业制造企业均普智能,协作机器人企业埃夫特,伺服电机企业禾川科技,机器视觉企业奥比中光等等。

“人形机器人的主题投资涉及的行业极其广泛,按照行业分类来看,除了合逻辑的机械行业之外,其他如计算机、新能源车、金属、消费电子等都是人形机器人的延伸行业,且产业容量都不低。”上海一位私募基金管理人近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

事实上,据记者从行业人士处了解,虽然人形机器人是一个高度复合型学科行业,但因其并非新鲜事物,且当前行业标准,如构型、负载、功能等定量标准缺失的问题,任何企业想通过制造一款原型机来进入行业,都“几乎没有任何门槛”。

粘上人形机器人的“连板王”们

人形机器人江湖未定之时,A股市场也上演着一幕幕匪夷所思的炒作故事。

12月3日晚间,连续录得12轮涨停的南京化纤公告,对公司连番涨停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此前,该公司发布资产重组计划,拟通过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南京工艺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工艺”)100%股份,并配套募集5亿元资金。

之后便有消息传出,南京工艺正在为人形机器人企业供货。

对此,该公司回应称,南京工艺产品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数控机床、光伏与半导体设备、注塑压铸、智能制造及国防航天等,其中数控机床、光伏与半导体设备、注塑压铸为主要应用领域。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实现个别产品应用、未形成批量订单,2024年初至本公告披露日,应用到人形机器人市场的订单金额仅约10.24万元。

无独有偶,近期出现六连板企业大业股份仅是一家胎圈钢丝、钢帘线以及胶管钢丝等轮胎骨架材料企业。最近,大业股份却因为人形机器人灵巧手需要具备的高强度钢丝,而被打造成人形机器人灵巧手概念股。

“人形机器人业务目前尚处于探索和市场调查阶段,研发技术团队尚未组建完成,尚未建设生产设备及生产线,尚未产生收入,且公司相关业务未来在技术研发、产品竞争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人形机器人市场目前总体尚处于探索阶段,尚不成熟,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大业股份公告称。

除了看似有关的企业,还有一些一看就无关的企业也被打上了人形机器人概念股的标签,如七连板的山东矿机。

“目前公司有自己生产的机械臂,在焊接生产线上应用了这种工业机器人,但不是市场上所说的人形机器人。”山东矿机方面近期在回应媒体时表示。

此前,山东矿机还因无人机研发项目,被打上“低空经济”概念标签,因自动化生产被打上“人工智能”标签等等。

从机器人投资的角度,市场面临的依然是价值链尚未成型之时的一片混沌。

“人形机器人的投资存在太多问题,就像早期的果链和新能源一样,比如价值链以谁为主(如零件供应、本体制造、主机品牌、具身智能、应用场景),跟着哪家玩是最好的(比如特斯拉、华为、小米等),谁是门槛比较高的卖水人等等(AI算力、工业母机等),这些问题都是随着时间推进后,我们需要去了解和鉴证的因素。”前述私募管理人向记者指出。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