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郭博昊
12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构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持续提升城市设施韧性、管理韧性、空间韧性,推动城市安全发展。受访专家指出,补齐城市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弱项,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要求,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由外延扩张式发展转为内涵提升式发展,由注重“有没有”转为注重“好不好”。
根据《意见》,到2027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对韧性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到2030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推动建成一批高水平韧性城市,城市安全韧性持续提升,城市运行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
王凯指出,过去城镇化快速发展积累的一些重“面子”轻“里子”、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管护等问题逐步显现,城市发展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不强。《意见》提出,要因地制宜对城镇供水、排水、供电、燃气、热力、消火栓(消防水鹤)、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和智能化管理。加快重点公共区域和道路视频监控等安防设备智能化改造。
在王凯看来,提高城市供水、排水、燃气、供热等管网管理水平,有利于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也是《意见》部署的重点任务。根据《意见》,要加快布设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智能感知系统,提升车路协同水平。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多场景应用,满足智能交通需求。
创新体制机制方面,《意见》称,创新管理手段、模式和理念,探索建立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运作机制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投融资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推动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鼓励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强化政策引导。按照风险可控、商业自主的原则,优化金融服务产品,鼓励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方式增加中长期信贷投放,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