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5日,国内首只商品期货ETF——华夏饲料豆粕期货ETF(简称豆粕期货ETF)在深交所上市,至今已满五年。近日,期货日报记者走访了管理豆粕期货ETF的华夏基金,回顾总结豆粕期货ETF的发展路径及其对资本市场的意义,并展望未来发展提升空间。
在过去五年资本市场的发展中,豆粕期货ETF作为大宗商品市场与证券市场融合的典范,以其独特的投资方式和稳健的市场表现,吸引着越来越多投资者的目光,满足了投资者优化资产配置的需求。同时,依托于豆粕期货市场的豆粕期货ETF,也对期货市场形成了正反馈,在优化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提升期货市场稳定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豆粕期货ETF表现亮眼
上市五年来,在国内同类商品期货ETF中,豆粕期货ETF规模一直保持领先,产品运作较为平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底,豆粕期货ETF基金规模27.24亿元,较上市初期的2.66亿元增长超900%。2024年1—11月,豆粕期货ETF累计净申购10.74亿份,二级市场累计成交量、成交额分别为264.95亿份、537.91亿元,同比增长199.65%、187.59%。
过去五年,豆粕期货ETF累计收益近90%。谈及豆粕期货ETF为何能有相对不错的表现,华夏基金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豆粕期货ETF收益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豆粕期货ETF跟踪大商所豆粕期货价格指数,豆粕价格波动带来的直接收益。二是豆粕ETF投资标的为豆粕期货,期货为保证金交易,因此除去保证金以外的资金可以投资于低风险工具,产生相应的利息收益。据计算,该部分收益每年能增厚产品收益大约为2%。三是基于期货合约特性而产生的展期收益。
据了解,在商品期货ETF中,展期收益是投资回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夏基金上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豆粕期货大多数时间处于远月合约贴水近月合约的格局(即远月合约价格低于近月合约价格),在豆粕期货进行移仓换月时,通常可以通过卖近月合约、买远月合约,获得展期收益。
申银万国期货农产品分析师李霁月解释说,在豆粕期货远月贴水近月的情况下,以高价卖出近月、低价买入远月,豆粕期货ETF就可以获得远月合约贴水修复带来的收益。有时主力合约的贴水修复幅度还较大,可以给豆粕期货ETF带来可观的展期收益。
从影响豆粕期货ETF展期收益的因素来看,国联期货农产品事业部苏亚菁对记者表示,市场供求关系起着主导作用,豆粕的供应或需求出现较大变化,都会反映在ETF价格与期货合约价格的差异上。此外,投资者的预期差异也会导致不同合约间价差变化,进而影响展期收益。
促进豆粕期货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
豆粕期货ETF的投资标的为豆粕期货,属于商品类投资,是权益以及固收类别之外的另类投资品种。“我们选取豆粕期货作为标的,是因为其作为大宗农产品以及生产饲料的重要原料,与物价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价格有一定的相关性,相较于股票、债券,具有抗通胀的属性。”华夏基金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更重要的是,豆粕期货本身运行成熟,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影响力,为豆粕期货ETF五年来的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数据显示,自2000年上市以来,豆粕期货市场运行稳健,持仓量稳步提升,成交量长期位居全球农产品期货前列,已成为国内豆粕现货贸易定价基准。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豆粕期货累计成交超1.91亿手。目前,参与豆粕和豆油期货的大豆压榨企业的大豆压榨量占全国的90%以上,大型压榨企业90%以上的豆油、80%以上的豆粕均采用“大商所期货价格+升贴水”的定价模式。
华夏基金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首先,豆粕期货ETF产品就是依托于豆粕期货市场充足的流动性而产生的;其次,豆粕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具有高度相关性,能够保证从豆粕期货价格传导至豆粕期货ETF时,更加直观、真实地反映豆粕现货表现;最后,豆粕期货市场持仓量持续增长,也可以为豆粕期货ETF规模的增长提供更大的空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经过五年运行,豆粕期货ETF的发展也促进了豆粕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豆粕期货ETF为豆粕期货市场引入了更多元的投资主体类型,丰富了市场参与结构,从而有助于豆粕期货市场规模的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有效参与豆粕期货ETF认购的户数为2802户。2024年上半年,ETF和联接基金参与豆粕期货ETF市场的个人投资者已高达13万人,增长迅速。”华夏基金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豆粕期货ETF通过集中个人投资者分散的资金并以机构投资者身份参与期货市场,也能够丰富期货市场的流动性供给。
同时,豆粕期货ETF是通过持有多头头寸的方式运作,且在期货市场具有相对稳定的持仓,也可以与产业客户在期货市场的卖持仓形成良好互补,提升其投资交易效率,助力市场更稳定运行。此外,豆粕期货ETF还有助于在极端行情下协同期货市场更好发现价格。
业内相关人士表示,目前豆粕期货ETF持仓在规模和服务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下一步,相关机构也希望会同各方稳步发展商品期货ETF市场,充分发挥专业机构的作用,共同推动商品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
创新更多工具,丰富投资者大类资产配置渠道
近两年,随着资产配置时代的到来,商品作为独特的资产类别,受到国内各类资管机构的日益关注。国内资产配置实践也证明,需要商品期货指数这类差异化的基础市场工具,有效平衡和优化投资者资产组合的整体收益风险比。
从境外市场看,商品期货ETF已经成为一类重要的投资配置工具。目前美国商品期货ETF产品数量超过60个,规模超过200亿美元。投资标的不仅覆盖原油、天然气、黄金、铜、小麦、碳排放等市场影响力大的期货品种,还覆盖能源、贵金属、农产品等板块指数及综合类商品期货指数。产品运作方面,境外市场同样有着更高的创新度,在纯被动投资产品仍占据主导的前提下,主动管理型商品ETF逐步兴起,杠杆反向商品ETF也在境外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国共上市三只商品期货ETF,整体规模约为38亿元。业内人士认为,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商品期货ETF在规模、数量及产品多样性等方面均有较大发展空间。
“总的来看,国际成熟市场的商品类ETF覆盖标的更加广泛,我国应继续扩大投资标的范围,并且加强产品创新,开发更多创新型的商品类产品。”李霁月认为,此外,国内投资者对商品类ETF的认识和参与仍不足,因此应继续加强投资者教育,做好市场培育,提高市场流动性和运行效率。
在苏亚菁看来,未来,通过继续创新期货工具,并结合其他金融工具推出更加多样的投资组合,可进一步提高投资者在大类资产配置上的灵活性,从而更好地发挥期货工具在大类宏观资产配置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