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产学研用协同育人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来源:经济参考报作者:申屠莉2024-12-05 07:30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核心在于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是将科学技术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铸就持续发展动力的基本方式和重要路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重构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体系。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适应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要求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由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内的各类现代产业共同构成的产业系统,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拥有全球最大5G网络、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网络零售市场,为全体社会成员的美好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在这一过程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将科学技术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提升创新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时代要求,特别是在当前“用”的导向进一步凸显的大环境下意义重大。

重构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体系

是实现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

服务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求,切实提升创新能力,最根本的是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从现实情况看,当前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着现实困境:一方面,现行教育、科技、人才的管理分属不同职能部门,客观上会造成系统集成、协同发力不够的问题。另一方面,受引进考核和年度考核、职称晋升、人才评定等多重因素影响,大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以论文为“指挥棒”。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2-2023》把国家创新指数分为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等5个维度,我国的“知识创造”得分83.7分,是“企业创新”得分的2倍多。如何把高校科研院所的“知识创新”转化为经营主体的“企业创新”是创新能力提升的最大任务。为此,亟须重构以实践创新为导向的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体系。这是基于产学研用合作系统工程,在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和用户系统合作的全过程中,将人才培养深度嵌入科研成果研发、应用和传播的全链条,塑造以实践创新能力为突出特色的高层次人才的新模式,强调将市场需求纳入科研过程,做以破解现实问题为导向的面向实践的真学问,确保技术创新转化为实际应用并带来经济社会效应。

长三角作为我国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高层次消费群体等都在此汇聚,该地区长期以来开展了大量的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及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例如,面向大国重器,浙江省与清华大学于2003年联合创办新型创新载体——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历经20多年发展,陆续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柔性电子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高等模式动物研究中心等高端科研平台,成长为长三角区域重要的产学研试验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也培育了一批创新型人才。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与海宁皮革城共建的时尚产业学院入选浙江省现代产业学院优秀案例,与海宁市商务局共建全国首家“农村电子商务学院”,组织2300多人、35场培训,实质性助力乡村共富。

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体系建设

重在实现四个转变

面向未来,以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助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亟须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体系在对传统学校育人模式的颠覆性创新中实现四个转变。

一是,实现从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导向企业主导转变。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要求,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这是有效扭转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中“校热企冷”“合而不深”现象的有效策略。要以“用”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面向实践的科研创新,必须要充分尊重和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不断提升其在育人体系中的决策权。

二是,实现从大企业为主向大中小企业并进转变。当前的产学研用大多是以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为参与主体,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相对较少。要认真贯彻落实工信部等11部门部署的“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行动,推动大企业加强引领带动,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分类分层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国有大型企业与顶尖高水平大学侧重基础研究创新与人才培养,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地方特色院校侧重具体应用领域创新研究及人才培养。从合作层次上,可以是建立产业学院,也可以是产业系部、产业教研室等。特别是在民营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要率先探索产学研用一体化育人体系的新路。

三是,实现从人才单向流动向双向赋能转变。从目前情况看,已有产学研用合作中的人才协作基本处于高校科研院所派驻技术人员、工程师或技术副总到企业挂职、任职等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但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还存在不少差距。新时期的产学研用育人模式不仅要实现高校科研院所专业人才到企业指导交流,更要实现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带着实践中的研究课题进入高校科研院所实质性开展合作研究,让高校科研院所的师生在“真题真做”中快速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四是,实现从成果量化考核为主向以经济产效为主转变。要跳出论文、课题等简单化、学术量化考核的指挥棒怪圈,更加注重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实践导向育人模式,重在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长期难题。一方面,要在技术研发的第一环节“选题”时就强化市场导向。另一方面,要在技术转化过程中根据用户应用需求及时调整到位。建议以科技成果转化率及转化经济效益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尤其是对应用型研究成果要侧重单位投入的经济产效评价。

(作者系浙江财经大学中国政府监管与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 邓卫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