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正使用英伟达的超级计算机,改进其量子计算机的性能。
11月18日晚,英伟达在SC24上公布了它与谷歌在量子计算领域的最新合作。据悉,英伟达向谷歌提供搭载有1024张H100 GPU的英伟达Eos超级计算机,配合CUDA-Q平台,可用于模拟量子计算中系统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进而尝试解决量子计算中的“噪声”问题。
“要让量子计算机在商业化取得突破,就必须提升量子计算规模的同时,控制产生的‘噪声’。”一位谷歌量子AI部门(Google Quantum AI)的科学家表示,“在这次英伟达的协助下,我们能在设计更复杂的量子芯片时,尝试解决‘噪声’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前,相关模拟计算耗时巨大,大约需要一周时间。然而,英伟达称当前该计算耗时可缩短至几分钟。
量子计算是遵循量子力学物理学规律的下一代计算模式,其计算速度远远超过当前计算机处理。然而,量子计算的研发及商业化尚属早期,预计还将需要数十年才能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噪声”被认为是“量子处理器之危”,量子处理器对噪声十分敏感,即便十分轻微的噪声也会对量子计算产生干扰,进而影响量子计算的准确率。
目前,国际大型科技公司不少在重点布局量子计算领域。谷歌曾公布了它在量子计算领域六大里程碑路线图,并且已分别在2019年和2023年取得了两个里程碑:它曾在2019年宣布,其量子计算可在200秒内完成当时最先进计算机需要花1万年才能完成的计算任务。2023年,它再次宣布在量子纠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可大幅提升量子计算的正确率。接下来,谷歌需要取得的第三个里程碑为在大规模量子计算中实现量子纠错,可在100万次计算中发生少于一次错误,这需要进一步提升其大规模量子纠错技术的能力,其最终目标为实现一个完整可靠的量子纠错计算机。
除了谷歌之外,微软也在量子计算领域积极布局,并公布了路线图,致力于建设一个大规模可靠量子计算机。同时,它还推出关于量子计算的学术解决方案,为医学和物理学等领域的科学发现提供量子计算服务。在量子计算领域,IBM是谷歌和微软的有力竞争者,它同样公布了量子计算路线图,而且发布了1121个量子比特Condor量子处理器,此外它还将陆续公布名为Flamingo、Kookaburra等量子处理器,并着力开发量子计算的软件系统。
根据ICV TA&K的数据,全球2023年量子计算的市场规模10.8亿美元,到2030市场规模将达19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60%。根据交银国际测算,2030年中国量子技术市场(包括量子计算、量子通讯和量子测量,其中量子计算占大部分)占全球规模的15%。在中国,国盾量子、本源量子等上市公司和创业公司同样在量子计算领域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