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艰难“爬坡”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作者:任飞2024-11-14 08:37

A股9月24日启动行情以来,股民关注个股估值提升,基民关心基金净值回撤的修复速度。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24年进入四季度,主动管理型的权益类基金中,多数产品已经实现年内业绩“转正”,而需看到的是,市场上仍有不少产品净值在1元面值以下,甚至在0.5元以下。

其背后体现的是基金业绩的分化,同时也折射出结构性行情下,不同属性基金的“爬坡”历程有所不同。

有分析指出,无论是受到基金流动性影响,还是传统赛道的投资效益不佳,低净值产品并不能直接贴上失败的标签,能否抓住机会重整旗鼓,才是基金经理以及管理人需要重视的问题。

2693只基金净值跌破1元

2024年四季度已近过半,A股9月24日以来的行情仍在持续,截至11月7日,全A平均股价指数年内涨幅达到0.58%,首次以收盘点位实现年内正收益。由此反映出A股受本轮行情影响,个股估值提振有了明显改善。

实际上,基金重仓指数在11月7日收盘时统计的年内涨幅已经达到11.87%。不过,依然有不少基金的净值在面值以下,其中,还有不少净值四五角钱的产品,既有成立3年左右的产品,也有超过10年甚至超过20年的产品。

一方面,从9月24日至今,一些规模较小的基金本应该有更加灵活的调仓空间,流动性把握也相对占优,但从区间的回报来看却相对欠佳。以天治核心成长为例,这只基金2024年三季度末规模合计2.73亿元,9月24日到11月11日的净值增长率仅录得3.74%;另一方面,以传统优势赛道为主题方向的基金大多表现欠佳,特别是一些投资新能源、医药等行业的基金,在目前超低净值产品中占比较大,比如民生加银医药健康A、C于11月11日的净值均在0.41元附近,华商新能源汽车A、C同期净值仅在0.43元附近。

总体来看,Wind统计显示,截至11月11日,主动权益类基金中(统计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基金),单位净值在0.5元以下的基金有86只,倘若放宽至0.6元以下,数量则多达306只,另外,有2693只基金目前净值仍在面值1元以下。

有公募界人士在11月12日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表示,跌破面值的主动权益类产品,主要还是因为基础的市场行情不佳,从最先抱团到后来瓦解,一些所谓人气高的老赛道恰恰成了不少基金被深套的原因。

“盈利模式决定经营模式”

一边是A股市场强力反弹;另一边却是部分基金表现不佳,形成鲜明反差。最近几年行情惨淡以及一些抱团赛道瓦解等,都加速了一些高位建仓产品的净值下跌进程。从现有数据来看,2021年成立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净值在四五角钱的产品中数量最多。

Wind统计显示,截至11月11日,在所有86只单位净值在0.5元以下的基金中,就有46只基金的成立时间在2021年,占比超过53%,是所有成立时间年份中最多的一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21年,也是公募基金大发展的一年,尤其新能源、光伏等板块涨幅巨大,当年的冠军基金也来自投资这些行业的产品。当时基金公司的产品发行也在向这些明星赛道靠拢,甚至有些明星经理旗下产品发行当天就结束募集,最终募集额接近100亿元的情况时有发生。

回头来看,这一阶段发行的很多基金并没有高歌猛进,反而成为目前为止净值跌破面值,甚至在低于0.5元的产品中大量出现。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代景霞表示,很多基金经理对最近两年宏观经济复苏以及政策的判断与市场存在偏差,也是导致基金净值表现不达预期的原因。

代景霞还表示,相对海外成熟市场来说,国内基金经理团队整体投资经验偏浅,部分基金经理在能力圈以及风险管理方面还有待提升,而且投资视角偏短期,这也导致部分基金可能过于集中投资于少数热门行业和个股,导致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不能很好地应对和控制组合风险。

此外,业内也有不少声音在质疑,甚至在批评专业机构对规模控制的风险意识,认为在当时阶段,理应控制规模,采取一些限购等措施保护投资人权益。不过,很多事情事后进行评价并不公平及客观,也有业内人士直言,在当时阶段其实很难断定没有估值进一步攀升的可能。

“基金公司的盈利模式决定了这种经营模式,与规模挂钩的管理费收入势必会对机构的利润产生影响,而投资人的热情也有增加配置的需求,行情高点的判断其实很难。”前述公募界人士坦言。

部分产品业绩增长仍乏力

比起发现这些问题,尽快修复业绩亏损更值得关注。

受益于9月24日以来这波行情,权益类基金的业绩普遍得到不小提振,然而,在这些四五角钱的产品中,有的产品业绩增长依然乏力。

客观来说,在前述跌破面值的基金中,有不少产品在9月24日至今的业绩涨幅非常可观,例如同泰开泰A、C,Wind统计显示,该产品11月11日的单位净值分别达到0.9881元、0.967元,期间的净值增长率分别达到112.86%、112.76%。

即使是在单位净值仍低于0.5元的基金中,信澳成长精选C同期净值增长率达到41.05%,单位净值达到0.4958元,金鹰时代先锋C同期净值增长率达到36.17%,单位净值达到0.4988元。

总体来看,期间业绩在20%以上的、单位净值低于0.5元的产品有41只,在所有86只此类产品中占比接近50%。

Wind统计显示,主动权益类基金在9月24日到11月11日期间平均收益率达到27.02%。相比之下,目前有60只净值低于0.5元的基金没有在业绩均值以上,有的基金甚至截至11月11日的区间净值涨幅仅为个位数,比如天治核心成长仅录得3.74%,中信证券信远一年A、B、C均不及9%。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从这60只基金的投资范围来看,除了一些医药、消费类的主题投资基金,其他产品则普遍属于全市场配置型基金,依然没有在本轮行情中获得较大业绩提升。

前述公募界人士表示,基金持仓的稳定性是把双刃剑,“煤炭、电力等高股息品种从2023年8月份就开始启动,在本轮行情中的整体表现不及科技成长品种,本身也是结构性行情的特点。”

主动权益基金未来在哪?

可见,超低净值基金的现状,受诸多客观产品属性以及市场行情等因素影响。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跌破面值的基金并非就宣告了基金的终结,未来仍有机会通过业绩提升重回面值之上乃至创出历史新高。

时下,被动型产品的发展势头旺盛,市场关注到主动权益类产品问题的同时,也对被动型指数基金的规模增长刮目相看。从业内分析来看,中长期维度来说,累计净值收益率居前的依然是主动权益类基金,全市场单位净值最高的目前也是主动权益类产品。

不过,在监管部门大力扶持以及指数基金整体跑赢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背景下,指数基金得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可,随着A股市场有效性不断提升,这些均为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排排网财富理财师姚旭升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就提到,主动管理型产品面临几大挑战,第一,被动指数型基金的业绩表现与指数密切相关,相对透明且易于比较,而主动管理型基金的业绩表现依赖于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第二,主动管理型基金的管理费用和运作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投资者的收益,被动指数型基金费用低廉,更具成本优势;第三,随着市场有效性提高,主动管理型基金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逐渐加大,投资者对主动管理型基金的期望值下降,转投业绩表现更加稳定透明的被动指数型基金。

姚旭升表示,主动管理型基金和被动指数型基金各有优势,未来有望实现共存发展。主动管理型基金在挖掘投资机会、应对市场变化方面体现出更高的灵活性,被动指数型基金可以发挥低成本高透明度的优势赢得投资者的青睐。

代景霞也表示,虽然近年来主动权益类基金超额收益下降,但还是能够看到一批投资能力非常出色的基金经理,而且市场结构的变化可能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主动权益类基金的优势有可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存在。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需要不断打磨和精进自己的投资能力和投资策略,持续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超额收益,才能在投资长跑中胜出。另外,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也可以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积极地向投资者阐述自身投资策略的特点和优势,从而建立和巩固自身产品的号召力。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