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七届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盈康一生展台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全球首展的生命方舟——全球第四代生物样本库。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落下帷幕。盛会暂告一段落,但“进博故事”永不谢幕。自首届以来,进博会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的故事比比皆是。进博会不仅是贸易盛会,也是科技盛会、创新盛会。
今年,跨国药械企业又纷纷携“首秀”“首展”奔赴进博之约。透过“进博之窗”,可以看到跨国药企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过去中国与欧美的新药获批“时差”正在不断缩短,中国在创新药获批方面不仅可以与全球同步,甚至“抢先一步”。完善在华创新研发体系和产业生态布局,跨国药企的本土化融合不断提速。
创新药械“首发”“首秀”汇聚进博会
每年的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都是高人气展区。今年这里再次集聚全球十大医疗器械企业、十一家世界500强制药企业。今年进博会展示400多项代表性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其中不少就集中在医疗展区。
进博会“全勤生”诺和诺德带来了15款创新药品及5款注射装置,其中,胰岛素周制剂诺和期(依柯胰岛素注射液)进行中国首展,这一用于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的创新药,一周仅需注射一次,可改善胰岛素治疗依从性。此外,全球首个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GLP-1RA周制剂诺和盈(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首次在中国亮相。诺和盈这款创新药物将于今年上市,实现从展台走向临床,惠及中国肥胖症患者。
进博会老朋友雅培今年携瞬感数字化血糖管理解决方案亮相进博会,据悉,其新品无需指尖采血,用户通过传感器和手机应用程序,可实时查看葡萄糖水平,每分钟智能自检。此外,雅培今年还带来了实现同步的双腔无线心脏起搏器、15分钟内快速判断受检者是否患有脑震荡的测试卡片等全球创新科技。
瓦里安医疗今年进博会带来的“全球首发”,是体表影像引导下的乳腺癌精准短程大分割放疗创新方案,据悉,这一放疗创新方案可以将放疗疗程从常规的5到6周缩短至1到3周,显著提升患者预期生活质量。此外,瓦里安医疗还带来了其AI驱动多模态影像引导的在线自适应放疗解决方案的全球首发。
从“新朋友”到“老朋友”,海尔集团旗下大健康生态品牌盈康一生今年携超过50%首发首展产品和方案参展。其第四代生物样本库“生命方舟”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它解决了样本库行业长期存在的一次性建设投入高、空间利用率低,样本应急转移安全度低,样本存取通量低的“三低”难题。
同样是“七届全勤生”,西门子医疗集中展示了近20款前沿科技产品与多元解决方案,其中近10款为首发首展新品。MAGNETOM Terra.X是中国率先获批上市的新一代7T磁共振设备,它打破了超高场磁共振单一氢核成像的界限,创新实现了钠、磷等关键原子核的多维成像。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副总裁、市场与企业传播负责人王弢介绍,这一设备有望助力实现阿尔兹海默症、肝硬化等疾病诊断的更早期临床突破。
创新药在中国加速可及
透过“进博之窗”,值得关注的一大趋势是,中国与欧美的新药获批“时差”不断缩短,中国在创新药获批上不仅可以与全球同步,甚至“抢先一步”。这也正是近年来跨国药企加速创新产品落地中国的一个缩影。
法国企业赛诺菲今年携囊括12款潜在重磅产品的全球研发管线,以及7款免疫领域的变革性创新成果亮相进博会。其免疫炎症领域明星产品——达必妥今年携慢阻肺病新适应症首展。赛诺菲大中华区总裁施旺表示,达必妥是“中国速度”的见证者。“今年9月,达必妥新适应症在华获批,此次获批先于美国,又一次刷新了创新药惠及中国患者的纪录。”
作为进博会的“老朋友”,今年3月份,勃林格殷格翰一款罕见病药品在中国获批上市,标志着该产品成为跨国药企中首个通过全球多中心同步研发,并率先在华获批的全球创新药,获批时间早于欧美和日本。
“中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勃林格殷格翰既是见证者,也是获益者。”勃林格殷格翰生物制药(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臧雨果表示,勃林格殷格翰在2019年启动了“中国关键”项目,将中国全面纳入其全球早期临床开发项目,实现了中国与全球研发同步,让中国患者能够搭乘全球创新药物“首班车”。
辉瑞(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朝华表示,目前中国研发中心已成为辉瑞全球重要的研发枢纽,辉瑞正一步步将更多核心技术和资源倾斜到中国。2023年开始,其每一年的全球临床新产品管线进入到临床关键三期的项目,将做到百分之百有中国参与。“未来五年我们计划在国内提交的创新药上市申请都将使用中国加入全球多中心关键三期注册临床试验的数据,总计达全部上市计划的94%。”
创新药加速可及,与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息息相关,其中,支付机制的建立尤为关键。
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在进博会上表示,集采为国家医保目录更新腾出空间。通过每年动态调整目录,药品从上市到进入医保的时间,从过去的5年左右缩短到不足2年,广大国际药企的创新产品及时进入医保目录,快速获得市场。目前,已有70多家外资企业中选集采,诺和诺德、赛诺菲、美敦力、强生等企业都曾三次以上中标,相关产品更广泛地惠及了中国患者。
“下一步,中国医保部门将在完善医保基础设施及服务能力,以及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的基础上,引导和支持商业健康险、慈善捐助、医疗互助等其他保障力量发挥作用,满足患者多样化差异化需求。”该负责人说。
据悉,去年7月,上海医保部门会同6部门联合出台《上海市进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支付端提出支持创新28条措施。截至目前,28条措施全部落地,上海创新药械多元支付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基本医保和商业保险对上海“新优药械”目录内的创新药支付实现全覆盖,创新药械入院通道方便快捷。
“朋友圈”不断扩容
探寻高质量发展“新”密码
创新药在中国实现获批时差缩短,甚至“全球首批”的同时,可以观察到,跨国药企在华创新研发体系、产业和生态布局不断完善。借助进博会的溢出效应,跨国药企纷纷加码中国市场。
今年3月,诺和诺德宣布在天津继续扩张产能,项目投资约为40亿元,用于无菌制剂扩建项目;6月,复星医药联营公司直观复星总部产业基地在上海张江国际医学园区落成启用;10月,礼来宣布将投资约15亿元用于其苏州工厂的产能升级,扩大2型糖尿病和肥胖创新药物的生产规模……
为何加码中国?去年,瓦里安北京全球创新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覆盖临床智慧数字医疗、多学科癌症诊疗支持、肿瘤远程放疗支持等领域,这成为其推动本土深度研发和技术创新迭代的重要基地。瓦里安医疗大中华区总裁钱圣来表示,中国是瓦里安医疗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瓦里安北京全球创新中心是一个科研孵化基地。作为一个开放式平台,创新中心将链接多方生态伙伴,也将发展包含以AGI(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内核的新质生产力业态,建立科技合作机制。”
记者获悉,历届进博会上瓦里安医疗展示的新产品新技术逐步落地中国。在中国为全球,目前瓦里安医疗北京基地的产品82%为出口,发往全球约90余个国家和地区,成为瓦里安医疗全球重要的生产和研发基地之一。
“‘全面国产、无界创新、合作共赢’,是过去127年GE医疗在中国一直专注的三件事情。”GE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GE医疗来说,早已经不再谈论本土化,只谈国产化,而且是要实现每一个零部件的国产化。
张轶昊指出,GE医疗的国产化策略,并非是出于当地政策鼓励或要求,而是因为真正觉得,国产化让GE医疗供应链更有韧性,安全性更好、质量更高、发货更快、成本更优、创新更多。“比如,每一届进博会我们都会带来很多核磁共振产品,其核心零部件是超导线。起初我们在中国找不到生产商,后来我们跟中国的供应商伙伴一起研发。我们不仅解决了自身国产化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全球供应链出现短缺时的难题。”
“中国有大量的研发人员、工程师资源,而且中国有大量的患者需求在。在中国我们可以和最好的医院、医学院合作。进博会本身就是最好的合作共赢案例。我们把国际性的产品带到中国,把中国研发的产品带到进博会,让中国受益,全球受益。”张轶昊介绍,GE医疗现在中国有1800个研发团队,已经有超过100个中国研发的产品输送到全球。现在GE医疗又成立了三个新的“创中心”,分别在北京、无锡和上海。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朋友圈”不仅在中国扩容,更融入全球网络。复星医药旗下的复宏汉霖有一款治疗乳腺癌、胃癌的靶向药物,是首个中、欧、美三地获批的中国国产单抗生物类似药,覆盖了全球49个国家,服务20多万名患者。
进博会上,复宏汉霖与沙特阿拉伯公司SVAX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于沙特阿拉伯设立合资公司,并整合复宏汉霖的生物药研发及生产能力与SVAX的本地注册、市场准入和商业化优势资源,推动多款产品的全球注册与商业化,共同提升先进生物药在中东北非土耳其地区的可及性。
“此次合作,将加速我们在关键市场的业务布局,期待这一合作能够为双方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促进高品质生物药的研发和生产,为中东、北非及土耳其地区的患者提供更多可负担的治疗选择,助力全球健康。”复星医药执行总裁、复宏汉霖董事长张文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