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土味”草编如何“牵手”国际大牌?
来源:工人日报作者:张嫱2024-10-22 10:15

阅读提示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者审美的变化,草编产品已经由过去普通的生产生活用品演变为广受欢迎的时尚用品,并已走进国际卖场。小小草编正逐渐成为追赶时尚潮流的大产业。

 

在位于山东青岛新河镇的玉凤祥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淡淡麦草香弥漫四周,几位女工指尖飞舞,正在编织麦草秸秆。不久后,这些草编包将会陈列在国际各大卖场,成为时尚人士的“新宠”。

草编工艺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民间手工艺的典型代表,它往往以各种柔韧草本植物为原料进行编制,继而制成各类生活时尚用品。山东省平度市新河镇素来有着“中国草编工艺品之乡”的美誉,在这里,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无不从事着与草编有关的工作,他们大多在家编织草编半成品,由企业统一收购,随后通过精深加工为产品注入传统文化特色和时尚元素,提升产品附加值,形成当地群众普遍参与的“指间经济”。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新河草编产业的不断壮大,当地积极探索指间技艺品牌化发展之路,新河草编先后入选青岛市、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编织工艺也得到了爱马仕、LV等国际大牌的青睐,登上了广交会、德国法兰克福礼品展等舞台。从“指间技艺”到“指间经济”,传统“土味”草编已然走进国际卖场,“牵手”国际大牌,小小草编正逐渐成为追赶时尚潮流的大产业。

不断从编法上改进

“设计初期选用的样品,与批量生产后的原料经常出现色差,我们需要与厂家反复对接,达到与样品颜色完全一致。”在玉凤祥工艺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平度草编工艺代表性传承人李秋菊正在与技术人员反复确认一款手提包的原材料色号,这是一笔来自英国某小众品牌的订单,1000只草编包需要李秋菊和她的团队在两个月内完工交货。

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李秋菊,对于国外品牌严格的质检标准早已习以为常,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她就要及时进行整改,直到符合验收标准为止。

2023年,玉凤祥公司接到一笔来自国外企业的订单:用一款环保材料编织5万只手编包,客户对产品设计、质量等方面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编织包承重有限,我们不断从编法上改进,最终确定把提手加在第15条编带上,高一点或者低一点都不行。”李秋菊介绍,经过不断尝试,研发团队终于通过了承重和拉力测试,但编织包又出现了不耐高温易变形的问题,李秋菊带领研发团队反复改进工艺,最终达到了品牌方的要求。

诸如此类的故事,在当地草编企业中并不鲜见。随着当地草编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草编产品也由原来单一的草类编制产品发展到草、纸、柳、木制等多种形式的工艺产品。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村民从中获益。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新河镇共有草编工艺企业120余家,带动周边从业者超2万人,涵盖200多个品系、4万多个品种,形成了年产值达30亿元的草编产业集群,目前已与多个国际知名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

容不得半点差错

新河草编的发展历史可追溯至400余年前,“十里长街无闲女,家家都有编艺人”,是当地草编行业繁荣发展的真实写照。

生于1972年的李秋菊至今仍然记得,小时候时常能看到村里的男女老少拿着各种原料编织的场景,“那个时候家里的长辈务农以后就编各种草编用品拿到集市上去卖,靠着编织的收入就能满足家里的开销”。

后来,慢慢长大的李秋菊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做起了草编。

“那时原材料只有玉米皮、小麦秸秆、黄草、蒲草这些天然植物,编织技法也以‘编辫’为主,产品以生活用品居多。”李秋菊说。

改革开放以后,新河镇的草编产业开始初具规模,李秋菊也凭借出色的编织技艺进入企业工作,她的“草编之路”一直走到现在。

李秋菊说,在新河镇,几乎人人都会草编,许多年长的村民更是无须设计图纸,只要看一眼样品,就能“破解”复杂编织技法。

今年60多岁的王华虽然文化水平不高,却是镇上的草编高手,在玉凤祥加工车间,记者看到她在娴熟地编织草绳,不一会儿,平整精致的包面就呈现在眼前。

“别看工人动作这么娴熟,要达到这样的水平,没有十几年的功夫可不行。”李秋菊说,作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自己对于每道工序精益求精的追求已成为她的职业习惯。

李秋菊告诉记者,草编产品加工包括编辫、勾缝、定型、加装辅料等六七道工序,从原材料的把关到编织过程的误差控制,每一步都容不得半点差错,“比如,按照国际品牌方的要求,每个包的尺寸误差不得超过1~1.5厘米,我们厂的要求是控制在0.5厘米”。

最大变化是原材料的更迭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者审美的变化,传统“土味”草编产品已经由过去普通的生产生活用品演变为广受欢迎的时尚用品,编织技法多达30多种,视觉效果也更为丰富。

记者了解到,这个过程中,最大的变化当属原材料的更迭。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草编产品对原材料的需求也在增长,然而,机械化的收割模式使得完整的小麦秸秆、玉米皮越来越少,因此,越来越多的草编企业开始寻找“平替”材料,水草、拉菲草、纸草等逐渐成为主流原材料。

“新原料的柔韧性更强,色彩更加稳定,产品款式发挥的空间更大。”李秋菊说,与许多传统行业开启智能化转型的模式不同,由于草编制品精细化程度较高,产品形态各异,机械化生产很难达到手工编织的效果,“当地仅有少量简单织法的产品可以开展机械化生产”。

作为草编工艺品之乡,当地政府正和以李秋菊为代表的非遗传承人们致力于这项“指尖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在玉凤祥公司的产品陈列大厅,一些高等院校学生的获奖作品是其重点展示的模块,“这是我们带领院校学生设计的作品,先后获得省市级各类设计大赛奖项”。

虽然设计生产了不少时尚单品,但是李秋菊平时却很少逛街,鲜有的几次,当她在商场看见一款草编包售价高达万元时,她心里萌生了“创建自主品牌”的念头。令李秋菊倍感欣慰的是,当地政府已牵头成立了“指尖大象”草编品牌,玉凤祥公司则是当地政府授权的“指间大象”产品生产单位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当地打造的包括电商孵化中心、产业汇聚中心、品牌培育中心、研发科研中心、物流仓储中心、休闲娱乐中心六大板块于一体的新河工艺品全链条乡村振兴产业园已经投入使用,可观的经济前景不仅吸引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回家乡自主创业。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