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信用卡权益“缩水”背后:“降本”或为主要原因,存量竞争由广向深转移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1财经APP2024-09-19 08:11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公告调整其信用卡服务或权益。

仅在9月,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即陆续公告调整权益规则或部分增值服务。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上海银行、广发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通过不同形式对信用卡权益进行了调整。

多位业内人士及行业分析人士对记者分析,银行信用卡权益“缩水”原因或在于“降本”。结合财报数据来看,当前大多银行信用卡规模与业绩双降。调整权益服务一方面可能是应对市场环境周期性变化,但更多可能是经营效果未达到预期,信用卡投入与预计产出不匹配。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从整体方向看,存量竞争更多的是信用卡经营由广度向深度转移,相比之前的以量取胜,目前更看重高质量发展,在权益的经营上也更偏谨慎,整体更加追求经营的长效性。

信用卡权益“缩水”

翻看中信银行卡中心公告发现,今年以来其已发布多则权益调整公告,涉及航班延误险、保险权益、生活权益等多种权益类型。9月14日,中信银行再次公告调整中信银行银联i白金信用卡“i白金专属36+1新生活”交易权益规则,调整后获取交易权益点除要求满足每月交易金额外,还新增了其中银联渠道交易金额的限制。

光大银行近期同样对部分增值服务作出调整。9月13日,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公告称机场接送机服务、租车免一日租金服务、健康洁牙服务因合约到期,将于2024年10月31日统一终止。光大银行将对持有附件卡种的客户增加配发6次/年的预约挂号+陪同就医服务。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上海银行、广发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通过不同形式对信用卡权益进行了调整。某信用卡用户对记者表示,其所持有的几张信用卡今年以来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权益缩水”情况,“最普遍的还是有些权益提高了使用门槛或者干脆取消了,还有银行调整了积分兑换的比例、提高返现资格之类的”。

而权益调整的范围同样也涉及部分高端信用卡。如上海银行信用卡中心8月公告对高端信用卡部分增值服务作出调整,包括代步出行方面调整部分境外机场接送服务地区范围、预约境外机场服务需提供本人行程相关真实凭证,龙腾出行服务取消餐食体验厅服务等。

原因或在于“降本”

某大行信用卡从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当前信用卡业务已经进入了存量竞争的阶段,用高权益获客的模式可能越来越难走通了。“本身信用卡收单费率就不高,这就导致了业务整体盈利受限。加上现在的大环境,行业普遍面临盈利问题的时候,缩减权益也是一种降成本的方式。”

某城商行信用卡从业人士对记者表示,从其所在银行的情况来看,今年以来权益调整与其信用卡业务整体收益不高、可能暂时不再扩张有关。此外信用卡权益被媷羊毛的机率较大。“虽然我们也有防范,但等发现羊毛党时已经出现了部分消耗,而且有些羊毛党已经形成产业链。”

结合行业数据来看,信用卡总量减少、交易金额下降、不良率上升……今年以来银行信用卡业务仍然面临诸多挑战,这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信用卡业务急于“降本”。

央行披露的数据显示,银行信用卡总量已经连续六个季度减少。截至一季度末,全国共开立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60亿张,环比下降0.85%。

刚刚过去的财报季中,多家上市银行披露的信用卡业务数据同样显示,信用卡总量规模靠前的银行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均较年初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增幅较快的银行中以区域行居多,如江苏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较上年末增长9.36%,南京银行较年初增长10.19%。

信用卡交易金额同样出现普遍萎缩的趋势,交通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邮储银行、华夏银行、上海银行等都出现同比10%以上的降幅,仅农业银行等少数几家维持着交易金额的同比增长。

此外还有资产质量的问题。央行数据显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也在一季度突破千亿规模,总额达1096.76 亿元,环比增长11.76%,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29%。具体到各家银行,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信用卡不良率超过3%,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等不良率也在2%以上。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分析师王玺认为,信用卡当前经营压力加大,从银行半年报数据看当前大多银行信用卡规模与业绩双降,基于此,经营整体更加强调降本增效。调整权益服务一方面可能是应对市场环境周期性变化,但更多可能是经营效果未达到预期,信用卡投入与预计产出不匹配,如中信近期关于36+1权益的调整,就是取消了马术、滑雪等偏小众的权益服务,维护成本偏高而使用人数偏少。

存量竞争由广到深

信用卡业务一直以来是银行零售业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从获客成本和渠道场景来看,信用卡既可以作为银行扩大基础客户规模的重要渠道,也可以作为“钩子产品”实现信用卡用户向其他零售产品转化。

金融数字化发展联盟发布的《2023消费金融数字化转型主题调研报告》显示,在获客成本维度,信用卡线上、线下的获客成本约290元、234元,获客成本均低于专项消费金融产品。我国银行零售转型的进程仍在继续,信用卡在提升零售业务收入与利润贡献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用户使用偏好来看,以信用卡为抓手实现非银机构消费信贷用户的转化具有现实基础。

存量竞争之下,信用卡业务如何破局?王玺对记者表示,从整体方向看,存量竞争更多的是信用卡经营由广度向深度转移,相比之前的以量取胜,目前更看重高质量发展,而追求高质量发展,在权益的经营上就更偏谨慎,整体更加追求经营的长效性。一方面权益选择上更多考虑重点客群的刚性需求,确保不仅仅是对用户的短期吸引力;另一方面,更多考虑产品权益与用户价值度的绑定,规避用户“薅羊毛”,确保产品收入能支撑权益的长期性经营。基于此,当前信用卡市场更多面向高端客群,推出刚性年费的高端信用卡,且权益重点聚焦商旅场景等重点场景服务与指定渠道消费返现等。

用户期望信用卡市场如何改进?艾媒咨询“2024年度中国信用卡消费市场用户行为数据调查”显示,38.03%的消费者希望信用卡市场能够规范发卡营销,保障消费者权益;33.82%的消费者则建议银行加大线上业务的探索与发展,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数字化需求。此外,30.74%的消费者呼吁加强睡眠卡的动态监测,以防范风险;30.42%的消费者希望银行能够细化服务要求,提升服务质量;而29.61%的消费者则期待信用卡市场能够推出更多创新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