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难题,并购重组或带来跨越式发展新机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1财经APP2024-09-18 17:01

在一级市场整体低落、IPO监管趋严背景下,“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IPO数量正出现下滑趋势。

仅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情况来看,创业邦旗下科创数据平台睿兽分析最新发布的《2024H1专精特新资本市场报告》显示,2024H1,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级市场热度持续回落。发生融资事件258起,同比下降41.6%;已披露融资金额153.2亿元,同比下降53.7%。

同时,在IPO上市收紧的背景下,2024H1,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IPO数量为25家,同比下降68.4%。其中21家在A股IPO,占上半年A股IPO企业总量的47.7%。

“我们商会希望通过成立投融资并购委员会,帮助专精特新企业更好地对接上市公司、银行、券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资源,破解融资的难题。”近日,在2024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交流会期间,北京专精特新企业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明德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说。

同时,董明德表示,在IPO难度加大的背景下,并购重组也成为专精特新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寻求加速发展的可行路径。上市公司有资金、资源和市场,专精特新企业有技术和人才,两者间的结合能够实现优势互补。

专精特新企业存在旺盛融资需求

9月初,中小企业信息网公示了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第三批复核通过企业名单。据统计,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12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131家。可以看出,随着评选标准的提高,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认定数量出现了减少的情况。

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和地方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强。6月18日,财政部、工信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2024年至2026年,聚焦重点产业链、工业“六基”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通过财政综合奖补方式,分三批次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

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支持专业性创业投资机构发展。加大高新技术细分领域专业性创业投资机构培育力度,引导带动发展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促进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一级市场趋于冷静的环境下,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渗透率仍有待提高。LP投顾去年发布的《创投助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研究报告2023》(简称《报告》)显示,工信部此前公示的五批1219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有520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其母公司曾经获得过股权融资(含新三板,不含IPO及上市后的定向增发),占比42.72%。

从投资阶段来看,创投投资“专精特新”企业以成长期为主,早期投资较少。《报告》显示,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成立到获得认定的平均时间为13.25年,其中获得过股权融资的企业从成立到首轮股权融资的平均时间为7.53年。仅有16.76%(873家)的企业在成立前后一年内获得首轮投资。由此来看,创投投资专精特新企业以成长期为主,早期投资数量较少。但企业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更需要资金、产业等方面的支持。

北京专精特新企业商会的走访调研也显示,北京的8000家专精特新企业中,基本上80%的企业在今明两年有融资需求,尤其是股权融资的需求。但近年来,在IPO暂缓的背景下,许多投资机构面临退出难题,投资步伐也在放缓。对专精特新企业来说,获得股权投资的难度也在加大。

由此,北京专精特新企业商会正式成立投融资并购专业委员会,着力推进为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并购重组、整合资本资源等金融服务和支持。

并购重组或为专精特新企业带来跨越式发展机遇

除了从创投机构获得投资支持,来自上市公司的战略性投资甚至是并购投资,也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破解融资难题的重要手段。

“2023年下半年开始,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迎来第三次并购浪潮,这是以产业整合、产业链升级、产业链出海为主导的并购浪潮,对上市公司、专精特新企业、专业服务机构,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北京博星证券董事长袁光顺说。

上市公司浩丰科技自身经历了多次的投资和并购,浩丰科技董事长王剑也在现场表示,并购对上市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选择,而且是双赢的选择。从趋势上来看,上市公司应该欢迎并购、拥抱并购。

袁光顺认为,如果“专精特新”企业确实有非常强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核心技术是国内领先甚至国际领先、产品技术和市场客户得到验证等。同时,企业管理规范、符合财务指标、有持续盈利能力,企业所处行业符合国家政策导向,这样的公司仍然可以追求独立上市。

“如果‘专精特新’企业有一定的竞争力和成长性,形成一定规模的收入利润,但在上市不确定性较高的大环境下,被上市公司收购将是更为可行的路径。从资本市场层面来看,中国目前已经有五千多家上市公司,可以预判,未来三到五年的时间里,IPO企业的数量是明显减少的。”他说。

袁光顺进一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解释称,其实并购重组对“专精特新”企业来说,意味着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因为首先,上市公司具有较强的资本实力、产业管理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对“专精特新”企业来说,通过并购重组,可以获得资金支持,解决研发和市场扩张的资金需求。第二,借助上市公司平台,可以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吸引到更多专业性人才。

第三,并购后,企业可以更好地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第四,上市公司资源也可以帮助“专精特新”企业快速获取客户资源,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企业的品牌知名度。

当然,对于被并购的“专精特新”企业来说,也需要注意风险防范。首先,“专精特新”企业要选择真正具有战略协同性、产品业务互补性、并且能够提供一定赋能的上市公司进行合作,不要被一些出于保壳目标做并购、盲目做跨界并购的上市公司所干扰。

第二,许多“专精特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研发能力很强,在交易协议中可以约定好,保持核心研发团队的稳定性,这也就保持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在并购完成后,标的公司还是以独立子公司的形式,在经营上相对独立、在决策上跟控股公司形成协同,这样就尽可能保持了核心人员的稳定和公司的竞争力。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