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市成交额又不足5000亿!沪指新低,创业板却连涨3天,什么信号?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2024-09-11 16:07

9月11日,市场全天震荡分化,创业板指反弹,沪指再创阶段新低。截至收盘,沪指跌0.82%,深成指涨0.39%,创业板指涨1.19%。

板块方面,锂矿、电池、光伏、虚拟电厂等板块涨幅居前,电商、教育、银行、医药商业等板块跌幅居前。

总体上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3500只个股下跌。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4996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280亿。

尽管量能持续低迷,但当下A股似乎正临近一个新的周期更迭。

今天,上证指数全天疲弱,盘中创下2710.62点的近期新低;而另一边,创业板指收涨近1.2%,本周已经三连涨(周二为假阴线)。

指数“冰火两重天”的背后,是红利资产持续下跌,和新能源赛道的集体走强。

与此同时,高位股仍深陷跌停潮,尽管封单已略有松动。

这样的盘面,传递出何种信号?

红利股大跌:中海油盘中下穿年线,长江电力创近2年最大单日跌幅

今天,“三桶油”、中国神华、陕西煤业等个股延续跌势,也影响到了银行、公路、电力等其他高股息资产。

工商银行盘中创20日新低。

中国海油盘中跌超5%,为上市以来首次盘中跌穿年线。7月3日见顶以来,该股已持续调整2个月。

另一只高股息核心个股——长江电力,也在股价见顶回调1个多月后,终于破位放量大跌,盘中录得近2年来最大单日跌幅(-5.15%)。

该股上一次大跌,还要追溯到2022年10月25日(-5.02%)。

受这类权重股回调影响,沪指的“补跌”在所难免。从日K图来看,深指、创指仍运行在箱体内,而沪指暂无明显止跌迹象。

据第一财经,有基金经理认为,红利股特别是“四大行”和“三桶油”,各有利空因素持续回调,但其本身的稳定性注定回调有限。而前期先行回调到低位的科技股,也不尽是利空,近期频频表现的华为题材,以及优质芯片公司中报业绩支撑,必然迎来波段反弹机会。因此,大盘下探后酝酿阶段性反弹,但情绪不足,反弹力度受限。

“锂王”罕见涨停!新能源赛道为何走强?

今天早盘,新能源赛道就集体走强。从盘面看,能源金属板块最先上涨,固态电池、光伏、PET铜箔等板块随之走强。

“锂王”天齐锂业,时隔近九个月罕见涨停。

此外,碳酸锂期货也迎来爆发。

尽管本周3个交易日里,先后有医疗、通信、新能源等板块站上涨幅榜,但新能源赛道整体的触底反弹,呈现出一定持续性:先是逆变器、风电设备,然后是固态电池,再轮到能源金属、光伏等细分领域。

有观点认为,从不久前披露的半年报业绩看,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链处于明显的底部复苏区间,并呈现出口产业链增速快、全球大储能业务超预期增长,龙头公司呈现发展韧性等诸多亮点,叠加行业估值较低且处于长周期底部位置,新能源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愈加凸显。

而近期消息面上,中汽协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9.2万辆和11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6%和30%,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已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8%。1月-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0.8万辆和70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30.9%,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7.5%。

乘联会预计,接下来4个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都会保持单月渗透率超燃油车的态势,今年我国单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或将突破55%。这意味着此前制定的203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超过50%的目标有望提前10年完成。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碳酸锂作为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需求大幅提升。全球最大锂金属生产商美国雅宝预测,2025年,锂需求量将达到150万吨碳酸锂当量(LCE),到2030年将超过300万吨。年化需求增速超20%。

对于光伏板块,市场人士表示,尽管当前光伏行业仍处于供过于求的态势,但随着行业龙头的积极应对和政策面的支持,行业供需格局正在逐步好转。截至8月底,硅片库存已降至25GW,预计9月将进一步下降。此外,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数据,2024年1-7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增长27.1%,显示出市场需求的稳步增长。

不可忽略的细节:高位股还在退潮

虽然除沪指外,其他指数表现亮眼,但不可忽视的是——今天个股明显跌多涨少,本周一以来高位股的缩圈、退潮仍未停歇。

截至收盘,跌停榜上还有不少近期一度连板的个股。不过,其中一些盘中被撬开跌停的次数略有增加。

昨日率先被资金翘板的深圳华强,今天收盘微涨1.84%,为短线情绪回暖带来一丝曙光。

本轮调整还有多久见底?

东方证券投顾汪啸骅认为,9月债市融资仍在加速,央行并未过度投放流动性,致使场内流动性整体偏紧格局未变。海外缓步降息节奏有望开启,利好全球需求温和释放。预计9月债市融资高峰过去,四季度货币政策带动流动性改善后,市场或有反弹空间。而叠加实物工作量落地,明年一季度有望夯实基本面,形成底部共振。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