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温高铁通车,将如何影响沿线近3000万人口和万亿产业
来源:界面新闻作者:范易成2024-09-11 09:16

在距杭州至义乌至温州高铁(以下简称杭温高铁)仙居站仅5公里的仙居县医械小镇,江波所在医药企业今年5月刚刚在这里开始运营。家住杭州的她告诉界面新闻:“我之所以愿意来常驻仙居,就是因为高铁的开通。原来这段开车需要3小时的路程,现在只需要一个多小时。”她相信,随着高铁的开通,医械小镇未来会吸引更多的企业、人才和技术聚集。

9月6日,杭温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正线全长27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设桐庐东、浦江、义乌、横店、磐安、仙居、楠溪江、温州北、温州南等9座车站,其中浦江、横店、磐安、仙居、楠溪江为新建车站,桐庐东、义乌、温州北、温州南为改扩建车站。

浙江交通集团轨道部总经理张奕对界面新闻表示,这条高铁辐射沿线近3000万人口,接近浙江省总人口的一半。全线建成通车后,标志着浙江路域“1小时交通圈”初步合龙,将推动杭州、金义、温州三大都市圈的区域协作和经济增长,沿线浦江、东阳、磐安、仙居也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医疗小镇的新机遇

《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与城市经济增长》的研究和统计数据显示,平均而言,高铁开通城市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高于未开通城市2.7个百分点;高铁开通城市的相邻城市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其它未开通城市2个百分点。

据测算,我国高铁每1亿元投资,对建筑、冶金、制造等上下游关联产业拉动产值在10亿元以上,可创造就业岗位600多个。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分析称,高铁是新时期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之一,能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的流通,通过串联沿线城市扩大资源总量,为地方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仙居县,隶属浙江省台州市,拥有特色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甾体药物特色产业基地,重要的医药化工中间体出口基地,建成了从中间体、原料药到终端化学制剂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

医疗器械是仙居创业创新的代表性领域。位于仙居经济开发区白塔区块的医械小镇定位长三角医械创新转化合作示范区,核心区块面积仅1.07平方公里,却在可视喉镜、呼吸分析仪、胶囊超声内镜机器人等多个细分领域有着突破性的“高精尖”医械产品。目前已入驻61个项目,有着70余位博士以上高端人才,800余项专利。

仙剧站安检口 摄影:范易成

“快速的交通方便了小镇企业人才的通勤,也促进了医械产品的市场流通和业务拓展,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和合作机会。”仙居医械小镇办主任陈永进向界面新闻介绍,今年7月,汉斯夫(台州)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开始陆续投产,现有的30多名员工中有20多人来自杭州。同时,企业原有生产总部刚好就在杭州西站附近。杭温高铁开通后,员工们实现了“1小时”通勤。

2010年,诸永高速开通期间,仙居县招引企业落地近80余家,这一批企业落地直接推动仙居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陈永进看来,杭温高铁的开通将成为小镇企业招引的又一个增长极。小镇今年有总投资10亿元的万鸿医疗器械小微园项目、蓝湾科创园项目和虹菘、艾科脉等15个刚签约的新项目,高铁的通车是它们成功落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陈永进透露,为了迎接全新的“高铁时代”,医械小镇在产业政策和配套设施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迭代优化。比如,今年7月,更新了仙居县医疗器械专项政策,从支持企业落地、研发创新、注册认证、技术改造、人才引育等多个方面,为小镇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帮扶;陆续建成了多个公共服务平台,如戴圣思介入类微创CDMO平台、科标大动物实验室、辐照灭菌中心等,为企业提供产品注册证代申报、临床研究方案、产品灭菌等全流程服务。

“高铁的通车将加快仙居及周边地区的新型城镇化进程,扩大招商‘朋友圈’。” 仙居县高铁新城开发指挥部副总指挥卢圣恺对界面新闻表示,许多企业聚焦于高铁开通带来的机遇,积极布局仙居科创城板块。今年已招商引入了新材料研发总部、星级酒店、客运中转、农批市场4个能带动片区产业发展的项目。

卢圣恺指出,随着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加速流动,城乡之间的界限将逐渐模糊,城市化水平将不断提高。酒店、农贸市场等项目的落地,也将为仙居居民带来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和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高铁串起来的文旅产业线

永嘉楠溪江、横店影视城、仙居神仙居、磐安百杖潭、浦江仙华山……杭温高铁串联起浙江众多知名景点。原先未通高铁的磐安、仙居、永嘉等山区县将加快与大都市圈连通融合,金华、台州、温州等地的优质旅游资源也将紧密联动,形成新的旅游线路与目的地集群。

永嘉是浙江省山区26县之一,旅游业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永嘉楠溪江景区2023年游客量超过2000万人次。值得一提的是,音乐节正成为这座古县的年轻化特色文旅IP,2023年,永嘉举办了3场大型音乐节,吸引全国各地游客近9.6万人次、拉动消费超3.4亿元。

楠溪江景区 摄影:范易成

尽管楠溪江景区近年来发展迅猛,但依然存在着景区交通不畅、接待能力不足等短板。尤其是在音乐节等大型活动期间,可能会出现交通拥挤和住宿紧张的问题。

“高铁的开通大大提升了楠溪江的旅游辐射力,希望未来每年的游客数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增加500万。” 温州北站高铁新城综合开发建设中心主任季益良对界面新闻表示,楠溪江站是新建高铁站,位于楠溪江景区核心区内,地域优势突出。

高铁站距离枫林镇主城区、古街圣旨门不到1公里,4公里范围内可达苍坡古村、丽水街、狮子岩等核心景区。同时,北部通道、旅游集散中心和定制公交服务等有效提升了楠溪江全域旅游的通达力,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楠溪江景区商户 摄影:范易成

据季益良介绍,为更好承接杭温高铁开通带来的客流量,楠溪江站所在的枫林镇积极布局,围绕楠溪江站周边3平方公里,建设枫林“千年古城”“高铁新城”,在楠溪江绿道枫林段布局民宿、咖啡等业态,开设水上漂流、跑马场、滑翔伞等体验式文旅项目。打造圣旨门历史文化街区,主打枫林的非遗文化和民俗传统,展现千年古城的历史底蕴。

“通过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旅游支柱产业将加速转型升级。下一步,我们计划启动楠溪江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力争将楠溪江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长三角旅游目的地。” 季益良说道。

永嘉县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晓认为,除了对旅游业的推动,高铁还有助于推动。永嘉县传统四大支柱产业正产业升级,围绕高铁新城带来的基建和产业投资将是永嘉县未来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徐晓对界面新闻表示,高铁对项目、资本、人才等经济要素的吸引力,在杭温高铁建设的几年里,已有所显现。比如,近年来永嘉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与之江实验室建立合作关系,成立合资公司,协同开放,共同打造有品牌力的合作平台。

横店作为国内著名的影视拍摄基地,每年吸引大量剧组、游客,前来拍摄、游玩。界面新闻从横店集团获悉,2023年,横店影视城接待了1980万人次的游客,同时接待了约489个剧组。但横店交通不便的问题存在已久。

横店影视城 摄影:范易成

在横店影视城内,群演李女士告诉界面新闻,自己老家在杭州临安区,之前来横店工作时,需要先坐高铁到义乌,再转乘公交大巴车,需要4个小时左右。“虽然我在横店也租了房,但现在交通方便了,我可以多回家了。”

横店影视城内群演等待开机 摄影:范易成

“高铁的开通,不仅有助于提升横店的旅游吸引力,更可以方便沿线城市的从业者往返横店,增加影视拍摄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浙江横店影视城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志伟说道。

高铁开通之后马上将迎来中秋和国庆两大节日。杨志伟向界面新闻介绍,为此,横店影视城特别策划了多场特色活动。中秋节,围绕热播剧《莲花楼》,打造了《莲花楼》主题的中秋晚会与集市。“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客流量可以达到3000万人次左右。”

错位发展承接产业与功能转移

高铁开通的另一项作用是为产业转移提供了方向和途径,在高铁沿线能够形成相应的经济产业带,从而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

以珠三角为例,随着近年来高铁网络的日臻完善,深圳、广州、东莞等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2024年6月,深圳企在市外设立子公司或关联企业数量达3.9万家,仅东莞一地就承接了深圳产业转移企业9000余家。

根据招商银行发布的《长三角系列研究:产业协同与转移》报告,常州、湖州、嘉兴积极承接上海的汽车产业转移,南通在电气机械、医药方面承接上海、苏州等地产业转移……这些都与高铁的建设密不可分。

浦江县东洲水晶有限公司位于杭温高铁浦江站附近的浦江经济开发区。公司副总经理戴晨光对界面新闻表示,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高铁开通后有利于我们更好承接沿线城市,尤其是杭州的产业转移。

东洲水晶公司于2004年成立,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成为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行业标杆企业。目前已成功向成品端转型,拥有自己的设计团队,并发布了自有品牌。

“高铁开通后,将更有利于引进我们公司目前急需的专业人才。此前我们同中国美术学院有合作,之前他们需要开车过来。现在坐高铁只要半个小时。可以实现工作在浦江,吃住在杭州。” 戴晨光说道。

浦江站 摄影:范易成

在浦江县杭温高铁指挥部负责人楼旭东看来,杭温高铁串联起了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G60科创走廊、浙中科创走廊、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等四条科创要道。将为浦江“融义接杭”战略,以及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创造有利条件。

他对界面新闻表示,在产业方面,交通优势有助于吸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来浦落地。推动浦江的水晶、挂锁、绗缝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加快光伏光电、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杭温高铁的通车,标志着桐庐迈入“双高铁”时代,交通便捷性和区域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桐庐是利用利用高铁带来的“同城效应”,将产业转移项目做大做强的代表。

桐庐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骆宝丞向界面新闻介绍,早在2010年,桐庐县就与杭州滨江区开展区县协作,推进产业共兴、项目共建、资源共享。康威视、施强制药等来自杭州主城区的产业转移项目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其中,海康威视已在桐庐落地了海康威视电子、微影智能、海康微影、海康机器智能等多家海康系企业,吸引了20余家产业链配套企业,形成了百亿级规模的视觉智能产业集群。

近两年来,桐庐经济开发区已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8个,含50亿元、75亿元和百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各1个,其中总投资百亿元制造业项目环球新材和总投资50亿元三诺电子长三角总部项目已落地开工建设,总投资75亿元的吉利动力电池项目以“拿地即开工”模式刷新落地速度,目前产线改造已经完成,正处于联动调试阶段。

骆宝丞表示,杭温高铁的开通进一步提升了桐庐的投资吸引力,依托这一交通优势,我们主动对接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等,在智能物联产业联动、“双飞地”(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聚焦视觉智能、磁性材料、新能源、快递物流等主导产业,未来有信心吸引更多高质量项目落户。

分工协作、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是都市圈发展的关键。曾刚指出,通了高铁不代表一个地方就一定能富起来。高铁开通后的“下半场”,需要政府及时调整城市发展模式,来放大交通的带动效应。主动承接功能转移,用错位发展与大城市进行产业协作。

责任编辑: 胡青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