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股权频频流拍
来源:深圳商报2024-09-03 07:28

“1元起拍”“打折出售”……就在今年银行股屡屡创出历史新高之际,中小银行的股权却同时成了网上各大平台上的“拍卖常客”。即使有银行股权喊出“1元起拍”的噱头,但仍有不少中小银行股权无人问津,甚至陷入流拍的窘境。

8月27日,阿里资产司法拍卖平台信息显示,邯郸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邯郸银行”)拍卖约2.46亿股股份权益,起拍价约4.07亿元。在当日的公开拍卖中,无人出价导致流拍。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邯郸银行股权的第二次流拍了。7月19日,这批股权首次拍卖价约5.09亿元,同样遭遇流拍。第二次拍卖时,该批股权相较于首次拍卖时已折价近20%,依然无人问津。

此前,同样遭遇三次连续流拍的还有杭州联合银行。8月5日,杭州联合银行3199.3万股股权最终因无人出价而流拍。据悉,这笔股权的持有人为北京天瑞霞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天瑞霞光”),目前该公司已经破产。这是该笔股权今年第三次登上“拍卖台”并连续流拍,前两次该股权的起拍价分别为3.13亿元、2.82亿元,第三次拍卖起拍价为2.56亿元,较第一次拍卖价格打了8折。

事实上,今年以来,已经有不少银行股权拍卖以流拍告终,主要以农商行、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股权为主。还有部分中小银行甚至打着“1元起拍”的噱头对股权进行拍卖,但竞拍者仍然寥寥无几。今年3月,鞍山银行、兰州农村商业银行等中小银行股权以1元价格开拍,虽引来多人围观,但却鲜有人报名。

还有银行股权进入变卖程序。近日,记者在阿里司法拍卖平台看到,广东华兴银行一笔3500万股股权正在变卖中,最初评估价为1.0045亿元,最新变卖价为5625.2万元。

但并非所有银行股权转让都遇冷。例如,近日浙江瑞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361股的股权获得238次出价,起拍价19148元,最终成交价为180348元。

为何中小银行股权“拍卖”频频遇冷,与银行股价今年的涨势形成“冰火两重天”?在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看来,原因如下:一是业绩预期。一些中小银行业绩面临下滑的可能性,部分股东对前景并不看好,由此期望尽快脱手;二是资金需求。一些股东期望获取流动性,或者已有其他中意的投资标的,因此出卖手中资产,获取现金后偿还债务或转而投资其他金融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中小银行关键是要优化风险管理,改善资产质量,提高盈利能力,通过打造自身专属优势的方式,与大行开展差异化竞争,从而避免同质化内卷,在未来竞争中脱颖而出。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