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在外游玩,在兴奋劲儿头过去疲惫之时,孩子会频繁提到回家。我们经常说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但对孩子来说,家是一个让他熟悉和舒适的地方。
野外求生节目,除了食物和干净的水源,选手们生存的重要前提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庇护所,他们要么找树叶,要么砍树,上面要遮挡雨雪,侧面要能挡风,还能挡住动物袭击,能储藏食物,距离水源地不远,还能做饭。这是一个简易的房屋,白天晚上都可以安然躺在里面休憩。在野外环境中,人类可以向自然索求食物,但无法躺在纯野外的环境中休息,至少需要一个帐篷。
孩子们邀约一起玩,尽管大人们都想让孩子亲近大自然,但最后选择的往往是商场里的各种娱乐设施,温度适宜,没有日晒,没有风吹,家长们歪在墙壁上看手机,孩子们上下疯跑,玩着各种圆球、水类、滑梯类游戏。
室内环境太舒适了。人们嘴上说着热爱大自然,实际上待在室内的时间只会越来越长。稍微有点太阳,就要打起遮阳伞,就要做好防晒措施,有点风就要穿上防风衣,涂上润唇膏。
孩子们喜欢待在家里,房屋是一个堡垒,蚊虫叮咬少,不用风吹日晒雨淋,温度保持恒定。
笔者一个小学同学开了一个小工厂,他说起工人很容易招揽,除了收入比种地高,关键有空调吹,不用在高温下在田野里干农活。
高温或者低温下的工作,可能工作时间并不长,但因为艰苦而让人印象深刻,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农村家长很大的愿望就是让孩子走出去,到办公室里工作,不用风吹日晒。
人们喜欢舒服环境,即使在夏天,海拔较高的地区农牧民晚上会升起炉子,有时候天气不好,炉子终日不会熄灭,游客们走进室内,就能感受到人造舒适区的可贵。
旅行者经常感叹风景秀丽,希望能住在旁边好好欣赏,可是这些观光客很少回头,景区也只是热闹几个月而已,等游客稀少时连商贩都四散离开。景区只为谋生,真正落根者少之又少,除非是开民宿谋生。这里虽然景色一流,但是各种设施不尽如人意,景色入眼的片刻惊喜愉悦就是顶值,此后只能是高点滑落。人们热爱大自然,但没有热爱到要放弃自己舒服生活的地步。
我们习惯的一切,基本上都是人造的舒适区。比如各种食物,种子从自然界精心挑选,对我们健康有利没有毒,能食用的都是植物营养最丰富的部分,口感也舒适,种子经过一代代选育,表现越来越好,这些植物生命力可能不如野生,但是产量和口感、营养绝非野生品种能比。牛羊也是如此。有能力留下来的,都是最优秀的。为了满足各种需求,人们还进行差异化栽培,白菜就有很多种,比如娃娃菜、上海青、金丝白菜、鸡毛菜,辣椒、西红柿等也是如此,就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多种口味。
自然界提供给了我们很多,但是自然界有各种不可测因素,自然界有很多让人类不舒服的地方,比如气候变化食物来源匮乏带来饥荒,风吹日晒带来身体损害。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来控制这种风险,人类长期繁衍生息,一直在努力平滑各种风险。农业的出现,让我们食物来源相对稳定,人口数量大幅增长,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高烹饪能力等方式,我们又提高了食物入口的满足感。人们制造各种衣物抵御自然的不利因素。住在室内,提高了舒适度和安全感。
我们喜欢人造乐园,是因为人造乐园可控,同样是游泳,人造乐园会更安全。人造乐园还可以制造自然界没有的游戏,提高乐趣。人类创造了很多玩乐不依赖大自然。
人类想要舒服,就要让变量变少,增加可控的因素。未来室内会越来越舒服,因为室内可控,人们会更加习惯待在室内,待在人造的舒适圈内,减少面对天然不可控环境的比例。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校对:杨舒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