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地图软件,不能看到公交车靠岸信息时,笔者会在公交车站反复纠结,是否要继续等下去,如果刚离开公交车就来了,那岂不是白等了?如果继续等下去,公交车又一直不来,误了时间该怎么办?
已经付出的无法收回的成本,我们称之为沉没成本。有不少分析认为在沉没成本面前要“断舍离”,比如持有某些股票后,会喜欢听这些股票的正面信息,会认为这些股票要涨,不愿意卖出,在股票下跌时也不愿意接受,不愿意接受关于该股票的负面信息。在通常的认知中,沉没成本已经付出,不要让沉没成本影响判断,该放弃就放弃。
沉没成本会影响我们的判断,比如在游戏机房,在显眼位置会摆放一台推币机,一大堆金币就在出币口,好像只差手中那一枚,就能把它们推下来。商家利用此前顾客的沉没成本,引诱消费者下注。
关于沉没成本有一个问题,就是沉没成本的认定,并不是即时的,而往往是后置的,就是用结果来推断,当下并无法判定是沉没成本。
今年夏收后华中平原大旱,没有办法种植秋作物,求雨不得,令百姓苦不堪言,能浇灌的则加紧抽水,由于干旱时间比较长,有些地方池塘和井水都抽干了,农作物灌溉很多次还需要继续灌溉,不灌溉就死亡,灌溉了还面临继续投入,这时候就牵涉到是否要止损的问题。
买种子、化肥,耕地,打农药,这些是固定开支,无论如何都省不掉,跟着时令要投资出去,但浇地不同,风调雨顺时一次不浇,如果连续干旱可能要浇灌很多次。
一两次浇灌,度过农情危险期,并不会让农民犹豫,这是必要投入,如果干旱持续时间长,已经到了要考虑机会成本。如果连续浇上四五次,就要增加300元的成本,如果是大田作物就已很难盈利。
大多数农户的选择是继续浇下去,很少有人细算成本,农民没有那么多精算师,可能天降甘霖之前农作物已旱死,此前投资再也无法收回,但是谁又能确定降雨不能及时来呢?此外,农产品价格每年都在变动,只有等到出售时,才知道是否盈利,才知道盈利多少,这个时候才能倒推出当时选择浇灌是否值得。
如果一开始就选择不浇灌,任由农作物死去,那么以前的投资打了水漂,锁定为沉没成本,锁定了损失。但继续浇灌下去,则可能会博弈得到一个好的收成。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社会新闻,白菜烂在地里,果农不再采摘,任由果子坏掉,土豆价格太低不够种植成本。今年新疆一部分玉米土地承包户一亩地要赔几百元。尽管如此多,农户们也都是坚持到农产品收获,不会中途放弃。他们就是要看到底牌。
今年华北平原干旱之后又面临持续大雨,局部地区一些经济作物特别是辣椒和烟叶收成受到影响,承包户亏损严重,但不能因为后面天涝,就推测前面干旱时浇水不应该。这是一个持续博弈的过程,每一个阶段有单独的最优策略。
有不少人指责不止损的股票持有者,不懂得沉没成本,不知道舍弃。但这么多年来股票涨涨跌跌,又如何判断股票价格不能再涨回来?
用结果倒推过程很容易,但大多数策略需要在过程之中决定。
回到开头,我们计较沉没成本,是因为可以选择步行、打车,假若只能乘坐公交车,那等得久也心甘情愿。种子一旦种下,基本上就没有其他选择,只能一直向前。很多决策复杂,是因为有选择,有机会成本。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校对:李凌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