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诚健华2024年中报:毛利率增至85.7% 奥布替尼收入增至4.2亿元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4-08-20 21:08

诺诚健华(香港联交所代码:09969;上交所代码:688428)今日晚间发布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和公司进展。

2024年上半年,奥布替尼收入同比上涨30.0%,达到4.2亿元,其中第二季度同比增长48.8%,这主要归功于奥布替尼成为中国首个且唯一针对边缘区淋巴瘤(MZL适应症)获批上市的BTK抑制剂,这一新适应症2023年纳入医保后今年上半年实现快速放量。同时,公司持续提升商业化团队能力,并不断提速执行力。

此外,诺诚健华2024年上半年亏损同比缩窄37.6%,减少至2.7亿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和其他金融资产为79.9亿元。强劲的现金流有助于加速全球临床试验开发,并投资于有竞争力的产品管线。2024年上半年毛利同比上涨19.3%,达到3.6亿元;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达到85.7%,同比上涨5.8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奥布替尼收入的上涨及收入组合变化。2024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加17.5%,达到4.2亿元,研发费用的增加主要是搭建差异化研发平台和推进更多临床三期项目。

2024年上半年,诺诚健华实现总收入4.2亿元,主要源于奥布替尼销售。进入2024年,新的国家医保目录落地执行,奥布替尼三项适应症: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r 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r/r SLL)、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人套细胞淋巴瘤患者(r/r MCL)及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人边缘区淋巴瘤患者(r/r MZL)均得到医保覆盖。奥布替尼是中国首个且唯一针对MZL适应症获批上市的BTK抑制剂,并被《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4》列为边缘区淋巴瘤(MZL)二线治疗的I级推荐方案。在商业化能力建设方面,公司持续加强商业化团队和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执行和运营效率,聚焦战略重点,确保有效执行公司的市场计划,从而迅速渗透市场,凸显了公司致力于在商业化领域持续创造价值并推动可持续增长的承诺。

中国新质生产力造福全球患者

进入2.0快速发展新时期,诺诚健华正加强全产业链平台建设,快速推进血液瘤、实体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三大领域管线的临床试验与注册申报工作。未来三到五年,公司预计五到六款创新药获批上市,解决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用中国新质生产力造福全球患者。

致力于成为血液瘤领域领导者 全面覆盖血液瘤适应症

血液瘤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癌症,包括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诺诚健华致力于开发不同作用机制(MoA)实现血液瘤适应症的全面覆盖,发展成为血液瘤领域的领导者。除了获批适应症,诺诚健华正推进奥布替尼一线适应症的注册临床试验和新药上市申请(NDA),坦昔妥单抗(tafasitamab,CD19 单抗)预计明年上半年上市,成为商业化团队开拓市场的又一重磅产品。与此同时,公司正加速开发的BCL2抑制剂ICP-248与奥布替尼联用潜力显著,BCL2抑制剂是BTK抑制剂耐药后的首选治疗方案,形成最佳序贯治疗。加上分子胶ICP-490、单抗ICP-B05和双抗ICP-B02,以及通过未来潜在的内部开发和外部引进推动管线开发,诺诚健华致力于发展成为中国和全球的血液瘤领域领导者。

全力推进实体瘤研发

在实体瘤方面,通过靶向治疗和免疫肿瘤学方法,诺诚健华致力于拓展管线的深度和广度,涵盖实体瘤疾病领域。Zurletrectinib(ICP-723)有助于公司在实体瘤治疗领域建立坚实的基础。为了使更广泛的患者受益,诺诚健华开发的早期管线,包括潜在first-in-class疗法ICP-189和ICP-B05,能够为中国和全球的实体瘤患者提供有竞争力的治疗解决方案。诺诚健华也在积极探索实体瘤领域的临床前开发,通过搭建差异化平台开发小分子和大分子创新药,致力于攻克肺癌、胃癌等实体瘤,满足大量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

全面布局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几乎可以影响身体的每个器官,且在生命的任何阶段都会发生。全球自身免疫性疾病市场到2029年预计将达 1850 亿美元。诺诚健华正进一步加强药物发现平台,通过B细胞和T细胞通路开发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全球前沿靶点,打造差异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管线,旨在为大量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提供first-in-class或者best-in-class疗法。这些创新药在全球都具有广阔市场潜力。

诺诚健华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崔霁松博士说:“2024年上半年,我们商业化业绩超额完成既定目标,收入大幅增加。我们积极开发市场急需的创新药,今年上半年递交了三项新药上市申请,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源头创新,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展望下半年,我们将继续在新药研发、临床开发、商业化和国际化领域持续发力,聚焦重点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CIS)

校对:廖胜超

责任编辑: 刘少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