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新规施行半月:证券私募新增备案数下滑逾95%、10家机构退出百亿行列
来源:第一财经作者:徐宇2024-08-16 08:09

私募证券基金备案数量暴跌,百亿私募数量锐减,于4月30日发布、8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私募新规,对于业内影响还在持续发酵。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8月仅新增备案14只证券私募基金,环比跌幅高达95.67%;此外聚宽投资、龙旗科技、康曼德资本等多家机构退出百亿名单行列。

分析人士表示,除新规不利影响外,A股市场的缩量萎靡、市场信心不足,同样导致了私募市场的行情不景气。

新规限制“帮忙资金”,私募备案数大幅下滑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8月1日之后,新增备案的私募基金数量环比下滑严重。截至8月13日,本月新增备案的证券私募基金仅为14只,而7月同期该数量为323只,环比跌幅高达95.67%。

今年前7个月,每月新备案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数量分别为653只、444只、530只、807只、467只、509只和603只。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8月新增备案私募基金数量下滑严重,部分是因为私募新规所致。

8月1日,基金业协会发布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下称“私募运作指引”)正式施行。

“私募运作指引”共42条,内容覆盖私募证券基金的募集、投资、运作等各个环节,其中一些关键点包括提升私募基金产品规模要求,如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初始实缴募集资金规模不得低于1000万元。

“但事实上,关于私募初始募集规模,监管早在去年就已作出明确规定,真正限制私募备案的,实际上是‘私募运作指引’中针对‘帮忙资金’的限制。”一位在券商内专门负责私募托管的业务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据他透露,近两年来,由于股市持续震荡,市场情绪不高,主观私募发行经常遭遇困境。例如有百亿级主观私募在头部银行渠道募资,最终只募到百万级别的资金。

“私募发行困难”这一情况在2024年来愈演愈烈,于是有机构为了产品顺利募集,开始频繁寻找“帮忙资金”。

“一些私募为了帮助大资金客户省去资金的时间占用成本,不得不寻找‘帮忙资金’备案新产品,产品成立后安排‘帮忙资金’撤出,客户资金入场。甚至一些托管方会主动提供‘帮忙资金’。上述私募托管专业对记者表示。

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张锐表示,“帮忙资金”主要源于券商、银行与保险等销售机构,以及基金公司股东和市场个人大户。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产业链,既有资金掮客在其中左右倒腾,对接资金端的客户和资产端的基金公司;也有很多机构参与其中提供佣金管理与对价协商等服务。

张锐认为“帮忙资金”绝不是一种不要报酬的服务,相反索偿价格还非常高昂。且一般而言,在正式进入之前,“帮忙资金”会与基金公司签署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协议,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其中基金公司提供的回报或是减免“帮忙资金”申购赎回费,或是比例不等的提成,又或者是分仓与尾佣。

张锐指出“帮忙资金”虽然可解基金成立之时的燃眉之急,但长期机会成本一定远大于前期收益。

为堵上帮忙资金凑基金成立的漏洞,“私募运作指引”规定投资者不得通过短期赎回基金份额等方式规避实缴规模要求。

但“短期”究竟是多短?“私募运作指引”未作出明确规定,只是表示基金管理人应当根据产品类型、投资策略以及资产组合的流动性等因素决定基金成立后打开赎回的时间。

10家私募退出百亿行列

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8月份备案私募基金数量的环比暴跌,并非单一因素所致。

“私募运作指引”的发布无疑提高了私募基金的运作门槛,对产品设立规模和"帮忙资金"进行了严格限制,导致新备案产品数量显著下降。

然而,A股市场的缩量萎靡、市场信心不足,以及地缘政治环境的动荡,同样对私募基金的募集和备案产生了负面影响。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增量资金的吸引力不足,使得私募基金的增长空间受限。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多重因素影响下,百亿私募发行新品的速度放缓,8月以来仅有博润银泰投资备案了“博润银泰魔方100号”。

成功发行新基金的量化私募包括固禾基金、上海麦迪生利私募、前海博普资产、博润银泰投资、摩旗投资。

另从备案的时长来看,除了“易安智赢期权1号”“亿安达电机电气储能”从成立到备案跨月份,其余基金基本上都是当日成立、当日备案,以及当日成立、次日备案,备案速度较快。

市场不景气、叠加“私募运作指引”双重影响,不仅导致私募备案数量下滑严重,更是让部分私募机构在管规模下滑严重。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8月10日,证券类百亿私募机构数降至85家,本月不仅无新增百亿私募,而且有10家私募已退出百亿行列,包括聚宽投资、龙旗科技、康曼德资本、宽远资产、玖瀛资产、相聚资本、上海大朴资产、深圳凯丰投资、顽岩资产、千象资产,其中不乏多家量化私募。

陈兴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私募运作指引”对私募基金的运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明确禁止通道业务,直接导致部分机构在管规模下滑),叠加市场整体表现不佳、做空势力的压制、高频量化交易成本提高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型私募资金的聚合。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百亿私募机构数量的减少。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