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十八星” 背后的资本推力
来源:第一财经作者:陈天翔2024-08-14 08:34

低轨宽带卫星网络是卫星互联网全产业链“链主”。此次“一箭十八星”的发射成功,让外界看到,一条国产卫星互联网产业链正逐渐形成。

“如果我是一个试图在科学或商业领域开创事业的年轻人,我会毫不犹豫地转向航空业。我认为这是通向机遇的绝佳之路。”在莱特兄弟首次飞行成功的20多年之后,古根海姆家族的第三代掌权人哈里·古根海姆已经明白一个基本事实:“飞机的发明阶段已经结束,商业化航空的时代即将到来。”于是他以家族财富,和一切能想到的金融工具来支持商业航空业的发展。在之后的时间里,他还大量资助现代火箭技术,为太空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如今,已经到来的商业化航天时代所需要的资金量,显然已不是某个个人就能够应付的了。“把(商业)火箭送上天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资本。钱,就是‘燃料’。”埃隆·马斯克在一次采访时说。

国产新链主正在形成

8月6日14时42分,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垣信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星座”首批组网卫星“千帆极轨01组”18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一般而言,将距离地球表面约160公里到2000公里之间轨道上运行的卫星,称为“低轨卫星”,由于轨道高度低、传输时延小、链路损耗低,非常适合发展卫星互联网业务。大型低轨星座,就是由数百乃至数万颗这样的卫星组成的“飞行移动基站”。“千帆星座”正是要打造出具有国内外引领效应的“天地一体、万物互联”卫星产业集群基地。

作为“千帆星座”的运营方,垣信卫星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拥有国家批准的商业低轨宽带卫星星座的企业,其战略价值在于实现全球覆盖,率先进入商业组网,面向全球市场提供服务,打响了我国商业卫星互联网征程的“第一枪”——全网容量可达10Tbps,能提供超低时延服务,支撑数千万用户同时接入;还能通过使用激光通信技术建立星间链路,实现随遇接入,保证了网络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此外,通信体制和协议标准均自主可控,有助于推动形成全球事实上的标准。

在发展初期,垣信卫星尝试通过国际合作获取卫星频点和轨位资源,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调整了其原本的技术路线,并重新规划卫星星座设计,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采取“边建边用”的策略,分阶段打造网络能力。

通常来说,轨道高度会影响卫星的设计,较低轨道卫星的体积通常较小,所覆盖范围自然小,这就需要更多数量的卫星来实现全球覆盖;而较高轨道卫星的体积通常较大,可以以较少数量的卫星来实现全球覆盖。举例来说,星链(Starlink)的卫星每颗重量大约一百多公斤,而此次“一箭十八星”的每颗卫星重量约为两三百公斤,与Starlink、OneWeb、亚马逊的Project Kuiper等星座相比,垣信卫星的千帆星座的轨道高度较高,更有利于提高单星覆盖效率。

低轨宽带卫星网络是卫星互联网全产业链“链主”。此次“一箭十八星”的发射成功,让外界看到,一条国产卫星互联网产业链正逐渐形成。

资本作用突显

今年初,已位列可用的频率及轨位资源在全球前三的垣信卫星,完成了总额67亿元的A轮融资,是迄今为止我国卫星行业的最大单轮融资金额。

垣信卫星之前就获得了国家级产业基金与上海市国资平台的支持。这些支持不仅确保了星座建设的资金充足,还为商业运营、通信网络、新技术研发和资本运作,提供了人才与产业资源覆盖。

新微资本是最早进入垣信卫星的外部投资人之一,为后者提供了科研资源以及上下游供应链资源的支持。新微资本管理合伙人、执行副总经理张剑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说,凭借独特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垣信卫星已经成为中国商业卫星互联网领域的重要参与者,“正是因为看好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前景,早在垣信卫星成立之初,我们便进行了投资。”

由于一直专注于“高精尖”硬科技领域,使得外界对新微资本的了解并不多。事实上,新微资本成立于2011年,由上海新微科技集团、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及其管理团队共同发起设立。截至目前,新微资本旗下管理基金累计完成了90余个项目的投资,投资了芯原股份、新洁能、建科智能、联芯科技等多家上市企业,培育了矽睿科技、中科飞测、创远仪器、维安电子、纳芯微、芯和半导体、天箭惯性、观想科技等一批“硬科技”行业领先企业。

低轨宽带卫星网络,被认为是上游装备制造实现盈利的最终出口、卫星互联网全链条的最后一环,是上游装备制造实现快速迭代、加速降本的关键切入点。

张剑认为,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从5G向6G过渡的过程中,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成为了必然趋势,“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将成为未来6G空天地一体化数万亿市场空间的核心引爆点。就核心竞争力而言,垣信卫星掌握了系统总体、协议标准、通信系统、卫星设计等组网核心技术。这些优势使得垣信卫星具备超低成本、快速组网、升级迭代以及全球商业运营的核心竞争力。”

正是对全球移动通信和高速数据交换的需求有着清晰、准确的认识,新微资本近年来已陆续布局了相控阵天线的恪赛科技、运载火箭业务的中科宇航、下游应用的联通航美以及卫星通讯终端的乐众信息等一批企业。在新微资本内部已经形成了一个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产业创新集群。

“商业航天供应链需要同时满足传统航天产品的小批量、多样性和高度定制化需求,以及民营航天产品的快速迭代、高度灵活性和低成本要求。”张剑说,商业航天的研发、制造、发射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鉴于技术难度高、风险大,商业航天的投资回报周期通常较长,这给商业航天公司带来了巨大的资本投入挑战。”

并非坦途,更需耐心资本

2014年被视为中国商业航天的元年,当年国务院发布的文件首次允许私营部门大规模投资航天业;十年后的2024年,商业航天作为 “新增长引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称,2023年中国商业航天领域新增企业数量为113272家,较2022年增长了28.95%,其中43%的企业专注于火箭制造,35%的企业从事卫星制造。

事实上,目前从事卫星互联网业务的企业都面临巨大的商业化挑战,例如:技术成熟度、成本控制、性价比优势,以及如何与其他地面通讯服务提供商竞争等问题。

张剑认为:“卫星互联网被视为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G)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经在高轨道卫星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些卫星互联网服务,然而低轨道卫星星座的建设和运营面临着多重挑战。这次首批计划发射的108颗卫星主要用于实验和技术验证,距离提供稳定商业服务尚有较大差距。如果将2023年视为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元年的话,那么要达到稳定的服务能力预计至少还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

卫星互联网已经展现出巨大的商业潜力,但卫星的制造与发射成本高昂,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张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耐心资本”的角色尤为重要,“以新微资本为例,我们坚持三个‘第一性’原理,即一是‘技术的第一性原理’,要确保技术路线选择正确,符合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二是‘商业的第一性原理’,要确保技术具备清晰的商业化路径;三是‘投资的第一性原理’,要确保估值合理,为LP带来合适的回报。”

相较于投机资本,耐心资本更多呈现出“稳定性”与“长期性”。以垣信卫星为例,它就得到了上海国资的支持,并被视为上海市重点培育和孵化的企业,这表明了国有耐心资本对于卫星互联网项目的战略重视。

“除了政府资金,垣信卫星还获得了来自市场化的民间资本的支持。这种混合所有制结构有助于平衡项目的风险与回报,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张剑以垣信卫星的投资者为例,说“与追求短期利润的投资者相比,这种耐心资本能够更好地支持项目的持续研发和技术创新,使得资金的使用更加灵活和高效。”

第一财经注意到,近年来,商业航天领域融资不断,除去垣信卫星外,还有微纳星空、天兵科技、清航空天、航天驭星、深蓝航天等十余家企业单轮融资超过亿元。张剑认为,作为一项“慢投资”,商业航天领域投入资金规模巨大、回报期较长,需要更多的“耐心资本”和更多的包容性。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