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近 自动驾驶产业驶入“快车道”
来源:中国证券报作者:齐金钊2024-08-01 07:19

从引发资本市场热议的“萝卜快跑”,到深圳酝酿推出的自动驾驶公交车,再到各家智能汽车主机厂的重金投入……自动驾驶在解放司机双手的同时,也为产业链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在A股,多家产业链龙头公司日前纷纷披露自动驾驶领域的相关研发进展和应用落地情况。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自动驾驶在技术创新、安全可靠及商业化落地方面仍有诸多挑战,但其发展越来越快已是不争的事实。

应用场景逐渐丰富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深圳正在加快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应用,首条自动驾驶公交车线路有望于近期开通。目前,深圳巴士集团已取得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载人示范应用资质,计划于2024年内在前海推广20辆自动驾驶公交车。

深圳巴士集团称,自动驾驶公交车运营场景将涵盖地铁站、商圈、居民住宅区、中央商务区、产业园区、文旅景区等,致力打造一线城市中心城区规模最大的自动驾驶公交车队。

记者了解到,深圳巴士集团的首条自动驾驶公交线路采用全新六米九座新能源自动驾驶小巴,车辆搭载了高清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可360度精准感知周围的车辆、行人、非机动车及路况变化,并搭载国内领先的自动驾驶系统,实现像“老司机”一样的快速判断决策,合理掌控“方向盘”,使车辆在预定的路线上安全行驶。

在车内配置方面,自动驾驶小巴配有智能交互展示屏,可实时显示车辆传感器感知到的周边交通参与者以及车辆自动驾驶状态信息、车辆规划行驶线路,给乘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适、智能的出行体验。车辆行驶过程中,除可精准实现车道线识别、红绿灯信号识别、超车变道外,还可安全高效地处理各类高难度的城市复杂驾驶场景。如在无红绿灯的路口进行无保护左转安全通行、人车混行的红绿灯路口通行、识别避让占道车辆及施工区域、礼让行人、精准进站停靠等。

在技术线路方面,此次推出的小巴兼具“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技术路线,整车在技术上具备完善的自动驾驶功能。此外,该车根据《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要求配备“一车一班一安全员”,具有人工模式和相应应急接管措施,在特定场景下车辆的所有驾驶操作都无需人员介入。

除了出行领域,自动驾驶技术也已经在物流配送领域落地。在深圳部分路段,美团无人配送车和顺丰无人接驳车也已开始运营。以深圳坪山区为例,该区已累计开通近40条无人配送车示范线路,已有46辆无人配送车获批上路,开展城市配送服务。在龙华区,该区自动配送车公开道路测试试点也已启动,市民有望用上自动配送车提供的30分钟生鲜食杂送达服务。

带动产业链相关公司发展

所谓自动驾驶,即让汽车自己拥有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并自主实现车辆控制的技术,也就是用电子技术控制汽车进行的仿人驾驶或是自动驾驶。目前,国内自动驾驶产业链日趋完备,从L2辅助驾驶到L4自动驾驶、从乘用车到物流车均有覆盖,入局玩家亦横跨初创企业、互联网巨头、传统车企等多个领域。

从产业链应用终端来看,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日前在武汉大规模投放自动驾驶汽车,引发行业内外高度关注,并直接带动多家上市公司股价走高。同时,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特斯拉2024年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中透露,公司无人驾驶出租车产品将在10月中旬召开正式发布会,FSD(全自动驾驶系统)也很可能在年内获得进入中国的许可。

在A股上市公司中,自动驾驶产业链相关公司也纷纷披露最新的研发进展和产业化落地情况。

赛力斯日前公告,在与相关方前期工作进展的基础上,公司启动对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的投资,支持引望成为世界一流的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及部件产业领导者,并成为服务汽车产业的开放平台。

福田汽车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目前,公司的欧辉客车L4级自动驾驶车辆已经完成实际道路测试,马上进入载人运行测试阶段。

岩山科技表示,公司已对自动驾驶科技公司Nullmax实现控制,而Nullmax自主研发了涵盖感知、规划、控制在内的上层应用MaxStack以及自动驾驶中间件MaxOS,可为车辆提供贯穿车端、云端的全栈软件算法应用,提供覆盖至L4级别的智能驾驶功能,并打造了平台化的BEV-AI技术架构,支持所有技术的平台化应用,大幅提升量产效率和产品性能。

科大国创称,公司研发的国创星云大模型(机器人编程)已应用在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产品研发中,有效提高了车辆感知计算的精度和可靠性。国创星云大模型(运营商)还在运营商的客户服务、业务运营、系统运维、工单分析等场景落地应用。

千方科技相关负责人在业绩交流会上称,公司在支撑亦庄等地自动驾驶示范政策性测试工作的基础上,大力拓展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产品研发测试和认证检测业务,与戴姆勒、理想、长城、小米等企业开展了深入合作。同时,公司结合业务战略,根植京津冀和大湾区新的业务根据地,进一步开展智能网联业务,催生更多订单落地,有力拓展自身市场化服务能力。

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理想照进现实,自动驾驶如今已经不再是停留在实验室和文学作品中的“黑科技”,而是一个具有巨大市场规模的新兴产业。

来自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搭载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乘用车市场渗透率为34.9%,而2023年上半年,这一市场渗透率已提升至42.4%。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该渗透率将进一步增至48.7%,2024年我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将达3832亿元。

国金证券预测,2030年自动驾驶汽车会占据整体出行里程的40%以上。目前,L2到L3级别的自动驾驶逐渐成为新车型的标配,产生大量新增需求;L4到L5的完全自动驾驶也在逐渐成熟中,一旦商业化将影响产业的未来。

光大证券研报指出,智能电车涉及上游的电池、电子通信与软件,中游的整车制造,以及下游生态。预计汽车行业下阶段发展重心将紧密围绕“绿色+智能”两大核心主题。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各方看好自动驾驶的市场前景,但自动驾驶在技术、安全及商业化方面仍面临诸多待解挑战。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研究中心智能交通室副主任吴忠宜表示,自动驾驶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一个突出的难点在于产业和行业的定位存在差异。“从交通来讲,我们的主要职责是运输,第一是讲红线,就是安全。”吴忠宜说,现在产业发展速度较快,急需大规模量产,这与交通部门的监管存在定位上的差异,因此做好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是自动驾驶规模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如祺出行融资总监林满山表示,自动驾驶出行商业化发展正从多点开花的1.0阶段迈向规模化发展的2.0阶段,商业化试点条件基本达成。但与此同时,现阶段自动驾驶出行商业化面临监管、技术、成本、服务、市场接受度等五大挑战,行业需要在设计运营区域(ODD)、安全性、经济性之间实现持续平衡。

责任编辑: 邓卫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