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良节能:行稳致远、练好内功,迎接光伏产业上升周期的到来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4-07-22 14:48

近年来光伏行业竞争激烈,产品价格已接近成本线,光伏行业正处于行业出清阶段。资本市场震荡行情中,机构投资者们更加强调公司质地的重要性,聚焦企业的长期价值,也更加看重企业的真实成长情况。光伏行业未来投资前景如何?日前,公募、险资、券商、私募等近30家机构投资者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双良光伏产业园现场调研。

 2222222222.png

在机构调研中,双良节能表示,公司在当前行业整体盈利水平显著下滑的大环境下,以行稳致远、练好内功作为主要的发展策略。一方面,公司持续通过技术创新改造、数智化升级和经营水平提升等手段降本提质增效;另一方面,公司延续“大客户”平台战略,坚持以优秀的产品质量、优良的全周期服务水平为基础与优质核心客户群开展长期合作,携手度过当下行业比较困难的时期,共同准备迎接光伏产业上升周期的到来。

努力提升产品技术壁垒

7月上旬,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公开征求对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加强光伏制造行业管理,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帮助行业走出内卷式竞争的“泥潭”。

双良节能表示,一个良性竞争的行业一定是以产品品质作为竞争前提。硅片环节未来将要面临差异化竞争,精细化管理能力高和具有技术壁垒的硅片厂家将更具有竞争力,公司一直在向这个方向努力。目前,下游客户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升,公司生产的硅片具有高少子寿命、高功率、大尺寸、薄片化、P/N 型兼容等特点,各项生产指标与品质指标均完全符合日前国家工信部发布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 年本)》(征求意见稿)所列标准,广泛受到下游优质客户的认可。

2024年一季度硅片几乎全行业亏损,公司盈利阶段性承压同时,保持正现金流入,双良节能稳健经营的同时,努力打造自身的护城河,公司在拉晶环节有诸多自身特色,包括但不限于:

1.公司使用的单晶直拉炉全部为最先进的1600炉型,产能完全匹配目前大尺寸硅片及 N 型硅片的市场需求。此外,新建产线智能化水平较高,有效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生产效率、劳动生产率、能源利用率等均显著提高;

2.热场是单晶拉制环节的核心装置,目前热场的结构设计为公司自主开发,结合了公司在节能领域的独特优势,新设计的热场功耗水平相比行业平均水平有所下降;

3.公司创造性的采用自主研发的干湿联合闭式冷却塔及间接空气冷却系统,相同规模下每年耗水量相比行业平均水平大幅降低;公司单晶硅生产过程中氩气回收利用率达到97%以上,进一步降低了拉晶成本;

4.公司采用先进的新型试剂清洗工艺,较传统工艺降低了对大气中氮氧化物排放量、固废及污水中的 cod、SS、氟化物的排放影响,满足环保要求的同时大幅降低后续处理费用及难度。

海外市场开拓顺利

全球光伏主产业链集中在中国,中国光伏企业“出海”正逐步加速,寻求未来新的增长点。

双良节能表示,国际化业务是公司重点的战略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公司节能节水装备和新能源装备业务在海外市场开拓顺利,积累了一定客户资源。公司于今年1月获得了阿曼 United Solar Polysilicon (FZC) SPC 年产10万吨高纯硅基材料项目综合性订单,价值约人民币4.2亿元,合同标的包含多晶硅还原炉、绿电智能制氢装备等,这是公司新能源装备业务在海外的第一个重要订单,标志着公司打开了中东市场大门;同时,公司也与澳大利亚、欧洲等地的客户积极沟通交流,洽谈合作相关事宜,以求进一步扩大公司绿电制氢系统海外销售版图。

多种融资形式满足资金需求

对于市场关心的负债率问题,双良节能也从三个维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回应市场关切。

首先,公司“双主业”稳定经营为公司偿债能力提供支持。双良节能坚持“高端装备制造”及“光伏新能源材料”双主业发展,在光伏板块业绩出现波动时,高端装备制造板块维持稳增长,将能够对公司业绩提供一定的有力支撑,发挥压舱石作用。

其次,晶硅业务持续降本增效,光伏产品受到广泛认可。公司一直以来将“降本增效”作为核心任务,持续在数智化、工艺、运营等多个方面发力,提升盈利能力。公司坚持以优质的产品品质和服务态度作为经营原则,晶硅产品具备高少子寿命、高功率、大尺寸、薄片化、P/N 型兼容等多重优势,在当前客户对品质要求不断提升的局面下,仍能获得广泛认可。未来在行业整体随着周期波动产生积极变化时,公司有望厚积而薄发。

最后,公司银企关系紧密,授信额度充足。从融资渠道上看,公司与多家银行、融资租赁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获得了较大力度的融资支持。公司获得的银行综合授信额度充足,能够涵盖一年内到期的债务,且公司仍可以向其他银行继续申请授信。

双良节能强调,公司信用良好,所有到期借款均已按照贷款合同如期偿还。公司持续定期制定资金管理计划,并跟踪计划运行,综合考虑资金筹集能力、资金成本和资产管理能力等因素,通过多种融资形式满足企业资金需求。

责任编辑: 许擎天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