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公募投研人士解读重磅文件:消费蕴藏丰富掘金机会 新场景带来新增长点
来源:中国基金报2024-07-01 08:42
(原标题:六位公募投研人士解读重磅文件: 消费蕴藏丰富掘金机会 新场景带来新增长点)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曹雯璟

6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发布《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要求围绕居民吃穿住用行等传统消费和服务消费,培育餐饮、文旅体育、购物、大宗商品、健康养老托育、社区等六大消费新场景,培育和壮大消费新增长点。

该《措施》有何指导意义?对资本市场有哪些影响?哪些投资机会值得关注?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六位基金公司投研人士,他们是博时基金权益投资四部基金经理王诗瑶、永赢消费鑫选基金经理黄韵、诺安基金基金经理杨琨、融通蓝筹成长基金经理关山、国泰基金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助理朱碧莹和鹏扬基金股票投资部基金经理助理王亦沁。

受访人士认为,《措施》旨在扩大内需,推动消费升级,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也给资本市场带来不少机遇。政府将2024年定为“消费促进年”,通过政策和活动双轮驱动来推动消费持续扩大。这为消费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看好旅游业、畜禽肉类产品、消费出海等领域。

促进消费升级

指明政策支持方向

中国基金报:《措施》有何指导意义?对资本市场有哪些影响?

黄韵:《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消费升级,通过创新消费场景,推动消费品质的提升,以满足人们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推动经济转型,鼓励科技创新和新业态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激发市场活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推动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优化、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便利性,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体验;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推动城乡消费均衡,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增强国际竞争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消费品牌和产品,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措施》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主要在于为资本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在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等领域。《措施》鼓励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产业升级的投资方向值得关注。

杨琨:政策更多的是鼓励数字化赋能,根据当地的特色,提升供给质量,盘活闲置资产等。从竞争的角度出发,资本可能更应该考虑如何进行差异化竞争。例如,从产品特色、服务的便利性和及时性,以及从创造新需求的角度去做投入,而不是同质化地增加产能。

关山:消费新场景是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的系统集成。《措施》旨在扩大内需,推动消费升级,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措施》涉及多个领域,如餐饮、文旅、购物、汽车、家装、电子产品等,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方向。在政策推动下,行业内的整合可能加速,优势企业可能通过并购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

餐饮消费新场景

连锁化、健康化、便捷化、数智化成趋势

中国基金报:在培育餐饮消费新场景方面,《措施》提到,要发展餐饮消费细分领域、支持餐饮消费智能升级等,其中哪些投资领域值得关注?

黄韵:首先是连锁餐饮品牌的发展,持续鼓励大型连锁餐饮下沉发展,鼓励大型连锁餐饮企业向县域市场扩展。

其次是餐饮智能化升级,推进餐饮经营主体数字化改造,提升市场分析和客户获取能力,涉及智能点餐系统、数据分析工具、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

再次是食品安全和健康餐饮,鼓励加快制定和完善预制菜、乳制品产业相关标准;鼓励餐饮环节透明化,推广餐饮环节菜品配料和制作方法的自主明示制度。这为预制菜产业的发展以及新兴餐饮品牌提供了机遇。

杨琨:发展餐饮消费细分领域的举措中,首先是对于各地方特色美食的深入发掘。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和特色,很多食材也只有当地生产,具有独特的口味和营养价值。有的地方饮食在推广力度上还需要加强,从而带动当地的旅游和特产销售。

关山:品牌端,关注地方传统美食的全国化、绿色有机餐饮等特色赛道的增长以及当前大型连锁餐饮向县域下沉方向的投资机会。

供应链端,关注支持餐饮数智化转型的供应商、外包商等。餐饮企业有望通过供给端数控平台建设、智能分析用户点单数据等,实现高效餐品供给,提高营销和运营效率。

多业态融合方面,鼓励餐饮业与文旅、会展、研学等其他行业结合,开发新的消费场景和体验。

王诗瑶:餐饮消费方面,连锁化、健康化、便捷化以及数智化是产业发展的趋势,加上政策支持,会继续深化这几个方向的产业投资落地,为消费趋势创造先行的供给条件。

文旅体育消费新场景

关注海外以及周边游等相关机会

中国基金报:在培育文旅体育消费新场景方面,《措施》提到,深化旅游业态融合创新、推动城乡文旅提质增效、提升入境旅游便利水平、拓展文娱体育消费空间等,其中哪些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黄韵:值得关注的领域包括旅游业态融合创新、主题旅游精品线路、数字赋能文旅场景、城乡文旅提质增效、入境旅游便利化、文娱体育消费空间拓展、体育公园和健身场地建设、乡村赛事活动、体育赛事品牌活动、文化大数据平台建设。在投资上,可以积极关注能提供优质服务以及产品的公司。

王诗瑶:重点关注景区通过软硬件配套的升级进一步提升热度和游客接待能力,如典型的冰雪旅游目的地,通过提升交通、住宿等配套能力,以及反季旅游等可玩性的丰富与发展,更好地挖掘名山大川的品牌美誉度和游客体验感,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更大程度创造经济效益。

另外,相关部门在入境旅游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对多个国家游客免签并且这个范围还在不断增加,以及在地接方面做好准备工作等,近期入境游客数量有明显增长。

杨琨:深化旅游业态融合创新可以从推广特色鲜明的主题旅游精品线路着手。旅游内容包括人文、地理等方面,可以根据当地文化、区位优势等因素进行塑造,市场前景广阔。例如,鉴于蒙古草原丰富的马匹资源,可围绕“马文化”为核心,设计一系列结合地方人文探索与自然冒险体验的旅游产品,以特色化内容吸引游客。

推动城乡文旅提质增效,尤其需关注大城市周边休闲农业的潜在需求,加大对农业休闲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改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

此外,提升入境旅游便利水平主要应提升外国人支付的便利度。

购物消费新场景

关注新技术拓展消费、“国潮”消费等

中国基金报:培育购物消费新场景方面,《措施》提到,推动购物消费多元融合发展;利用新技术拓展购物消费体验;培育国货“潮品”消费等。在众多购物消费新场景中,哪些领域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

黄韵:在培育购物消费新场景方面,《措施》也提出了多方面的政策举措,结合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消费人群,我们认为有以下较高增长潜力的领域:新的零售业态,如平价零食门店、折扣门店等新的业态;国货品牌持续大放异彩,通过培育推广一批引领性消费品牌,鼓励国货品牌的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了支持本土品牌成长的机会;挖掘中华老字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潜能,为投资者提供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开拓市场的机会。另外,农村电商发展,为农村电商和物流服务提供了发展机遇,也为品牌在下沉消费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王诗瑶:在新技术拓展消费体验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虚拟现实技术在消费领域生产和销售环节的应用,还有较大增长潜力;在国货“潮品”方面,已经有一批品牌、产品和销售能力都占据了一定优势的企业,但市占率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杨琨:推动购物消费多元融合发展中提到了老旧厂房、公园、传统百货商业的综合利用。随着网上购物的渗透率以及物流配送的效率提升,网上购物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消费行为,这对需承担高额地租成本的传统百货综合体构成了严峻挑战。鉴于大型物业在城市中的固有价值,探索其创新用途显得尤为重要,北京798艺术区即为成功转型的典范之一,展现了旧址改造的巨大潜力与社会经济效益。

培育国货“潮品”消费是一项重大的消费战略。历经多年的技术迭代,中国的制造业已在全球范围内达到名列前茅的水平,为本土品牌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品牌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培育国货有利于国内消费的自循环,也是为国货未来走向世界做前期准备。

关山:面向年轻消费者,可以将IP和游乐设施相结合,塑造主题门店,主打体验消费闭环,提供情绪价值,可能是IP潮玩店、游戏厅、舞蹈室、VR体验馆等。

大宗商品消费新场景

关注机器人、智能家居设备、智能驾驶

中国基金报:在培育大宗商品消费新场景方面,《措施》提到,拓展汽车消费新场景、丰富家装家居消费场景、打造电子产品消费新场景等,其中哪些领域具备投资价值?

杨琨:拓展汽车消费新场景是培育大宗商品消费的重要抓手。我国年度消费乘用车约2600万辆,约占全球消费量的40%,市场和产业链庞大。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年度消费量预计为1000万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不仅促进了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还对减少石油进口依赖及降低尾气排放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新能源车更适宜发展自动驾驶和“车路云一体化”。“车路云一体化”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大方向,可以有效解决城市拥堵的问题,提升通行效率。

打造电子产品消费新场景的亮点在于机器人。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机器人相比以往更加智能,提升了对人类指令的理解与执行能力,并展现出全天候、可编程、重复性好的优势。人工智能赋能的机器人发展还在路上,未来,机器人如果能进入千家万户,将催生巨大的产业,孕育出众多大型公司和投资机会。

王亦沁:首先看汽车消费新场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应用,相关产业链如电池、智能驾驶系统相关等消费产业值得关注。同时,中国乘用车保有量持续提升,汽车后市场服务如保养维修服务连锁、二手车交易平台、汽车金融、充电桩等也值得积极关注。

再看家装家居消费,智能家居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如智能家电、智能照明、智能安防等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另有个性化定制家居、环保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也是投资热点。

最后看电子产品消费新场景,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健康监测手环等市场潜力巨大。另外,高端电子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相关的服务产业也值得关注。

关山:汽车消费新场景:年轻人对于出行的热情有增无减,便利消费者出行,主打性价比的新能源车行业或便捷省钱的租车行业值得关注。

丰富家装家居场景:随着年轻人租房比例提升,对租住体验的关注度也将显著提升,提供高性价比、可拆装、环保健康的轻家居产品的企业值得关注。

打造电子产品消费新场景:新技术培育新需求,随着VR等新一代电子设备的面世,消费者体验升级到新维度,消费者将有动力逐步升级产品,提升体验,关注新技术、新设备以及内容应用类产品公司的投资机会。

养老托育消费新场景

关注体检、医疗器械、养老护理等

中国基金报:培育健康养老托育消费新场景方面,《措施》提到,推动健康消费发展、拓展银发消费新场景、积极发展育幼消费等,其中,有哪些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黄韵:在健康消费领域,我们关注提供特需医疗服务的机构以及研发和生产医疗设备、健康用品的公司。在银发消费场景中,医疗服务、制药、医疗器械领域均存在结构性机会。在医疗服务中,居家式养老服务是较好的切入点。制药行业方面,发力创新研发、把握药物未来的发展大方向、把握本土疾病谱的变化趋势。器械方面,参照日本经验,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增加将对诊断类器械、治疗类器械具有拉动作用,而糖尿病、骨科相关疾病等也会推动相关慢病管理、康复类器材的成长。

在育幼方面,关注社区和家庭互助托育服务的新模式,包括集中管理运营的社区育幼服务;关注婴幼儿相关产品,如婴幼儿护肤品、药品等。

朱碧莹:大健康产业正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健康消费市场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投资者可以关注健康食品、健身设备、健康监测产品等相关领域的企业。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银发消费市场逐渐崛起,可以关注与老年人生活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如老年旅游、老年健身、老年健康食品等领域的企业,以及涉及体检、医疗器械、眼科医院等上市公司的医疗ETF。

王亦沁:在健康消费领域,结合老幼两级年龄层的消费需求来判断,健康与保健食品、护理服务机构等具有发展潜力。

首先看食品相关,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乳制品、粗粮制品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等食品的需求上升,投资于研发和生产这类产品的企业,特别是那些注重天然成分和功能性食品的公司值得关注。

再看服务型消费,银发经济下,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机构,如养老院、护理院、居家护理服务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前景;在育幼消费领域,托育服务机构的连锁化和品牌化是行业趋势。

王诗瑶:可重点围绕银发消费场景挖掘增长点,如康养产业、家用医疗设备等。

关注经济周期、政策变化

和国际贸易环境等因素

中国基金报:如何看待目前大消费领域的机遇?除了上述新消费领域外,还看好哪些细分行业?风险点在哪里?

黄韵:大消费领域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消费结构出现变化,一方面,消费者除了产品本身外,更关注能够提供情绪价值的产品,悦己的权重占比提升;另一方面,消费者关注高性价比的产品,随着渠道和供应链不断完善,能够提供高性价比产品的公司将脱颖而出。其次是消费出口链条中的家电、轻工等行业的机会。最后是科技产业趋势中的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国产化和出海,以及AI技术带来的新应用和产品。

风险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消费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竞争力以维持市场份额。其次,宏观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政策变化和国际贸易环境等因素可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信心。最后,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如原材料价格波动、物流中断等,可能影响企业的运营。

杨琨:消费领域历来蕴藏着丰富的机遇。我国消费市场作为一个庞大且多元化的市场,细分子行业众多,经常出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情况。目前,国内消费市场中不乏亮点板块,如冰雪旅游、烧烤等,一些性价比超高、减少渠道层级、让利于消费者的快速消费品仍能够实现超出预期的市场增长。本质上,消费需求是持续存在的,关键在于提供更高性价比的商品与服务,以此激发消费者持续购买的动力。

朱碧莹:政府将2024年定为“消费促进年”,通过政策和活动双轮驱动来推动消费持续扩大。这为消费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在旅游业、畜禽肉类产品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机会。

消费全球化也是值得关注的方向。暑期出行需求修复带动航司、机场、高铁盈利修复。同时,受国内品牌出海、“一带一路”倡议、跨境电商高景气驱动,出海景气度仍能维持,目前跨境物流行业高景气。

关山:当前大消费环境疲弱,顺应消费者追求极致性价比的消费心理、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有完善供应链优势的消费公司更具投资价值。

王诗瑶:目前中国很多行业建立起了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基础,消费领域也有一批公司具备“走出去”的能力,可以重点关注能够在海外市场“分一杯羹”的企业,包括制造业的消费品公司。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