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融基金600万元自购债基,新生代基金经理受关注,年内已有多家公募发起自购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2024-06-28 13:51

6月28日,国融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6月27日使用600万元自有资金申购旗下国融添益增强债券A,持有期不少于6个月。

这是国融基金2024年以来首次公布自购旗下基金,也是今年又一家宣布自购旗下产品的公募基金,此前已有路博迈、兴华、朱雀、睿远、嘉实等基金公司宣布自购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此前基金公司普遍面向权益基金进行自购,现阶段也有部分公司关注债券型基金。与此同时,一众新生代基金经理在管的产品越来越受到管理人自购的青睐。

自购关注新生代基金经理产品,国融再添一例

600万元自购旗下基金。6月28日,沉寂已久的公募自购消息再掀波澜,国融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6月27日使用600万元自有资金申购旗下国融添益增强债券A,持有期不少于6个月。

这是一只成立时间小于两年的公募产品,也是一只二级债基。从基金经理的任职年限来看,贾雨璇跟李青华都是去年担任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前者为基金成立时的基金经理。两位基金经理任职年限均不超过3年,可以说是一对新人组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也是近年来基金公司发起自购主要面向的产品类型,特别是一些新生代基金经理担纲的产品备受管理人重视。此前交银启嘉获交银施罗德基金5000万元认购,基金经理黄鼎也是新生代经理之一。

还有像兴华消费精选6个月,今年2月21日、2月22日被兴华基金分别运用固有资金300万元和200万元申购,基金经理崔涛也是一位投资经理年限一年有余的新人。一个显著的特点在于,这些产品的规模相较同类型产品较小,而所投资的方向却是业界关注的重点。

具体来说,无论是备受关注的超跌消费股,抑或是弱市攻守兼备的“固收+”基金等均有涉及,即便是从发起式基金来看,能够获得对应管理人大手笔买入的产品,在投资方向上与时下的投资热点及人气方向紧密相连。

不过,相比于去年市场震荡时期出现的公募自购潮,动辄出手千万元甚至过亿元的情形,本次国融基金的自购金额比较有限。但客观来讲,今年以来各类型资产的投资难度不断加大,加之管理难度增加,此时依然有机构愿意出手,至少也在给市场投资人以信心。

在业内人士看来,部分投资人对经济景气的展望预期不强,甚至存在一定的消极倾向,是目前公募以及其他投资机构募资困难的关键,而机构自购并锁定持有期也在彰显长期投资的信心,积极倡导逆向布局。

年内已有多家公募自购,债基频频被关注

国融基金的自购在今年虽然不算孤例,但就行业内自购的情况来看,数量的确比去年有所减少。不过,已在今年发起自购的基金公司也有很多,甚至有的自购金额超过亿元。

Wind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已经有路博迈、兴华、朱雀、睿远、嘉实等基金公司宣布自购计划。从这些基金公司的自购规模来看,有的也已经超过千万元,个别公司自购金额达到1亿元。

例如,睿远基金在今年初公告将使用固有资金1亿元申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路博迈基金在今年3月公告将运用固有资金1315.95万元申购旗下基金;还有朱雀基金年内公告的拟申购金额合计不低于2000万元对旗下基金进行申购;嘉实基金增持不超过1000万元用于嘉实京东仓储物流REIT。

值得关注的是,相较于此前基金公司自购,特别是去年发生的基金公司自购潮,主要面向权益类基金展开,今年开展自购的公司也在关注债券型基金。

此次国融基金自购的基金就是一只债基,而此前路博迈基金自购旗下的路博迈护航一年持有A也是一只债券型基金。虽然权益类资产被业内看作是低点加仓的好时机,但不可否认的是,今年以来最受资金关注的还是固收类产品,不仅新发产品数量占比高,而且比起权益市场上半年的震荡反复,固收类产品的投资胜率更胜一筹。

从基金公司的自购行为就不难看出,低点加仓是基金公司在投资上知行合一的体现,反映出对长期市场的看好。

对于国内资本市场的看法,易方达基金FOF基金经理黄亦磊表示,长期来看,仍然看好中国权益类资产,认为A股和港股均有较好的配置价值。从估值来看,沪深300指数和恒生指数当前估值分别为12.2倍、9.5倍,处于较为便宜的区间,具备较好的吸引力,未来有望获取较高的预期回报。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