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粕还会继续跌吗?
来源:期货日报作者:郑泉2024-06-27 07:50

5月底以来,双粕期价持续回落,是何原因造成的?下方还有空间吗?

“今年市场基于对美国新作大豆丰产的强烈预期,对CBOT美豆和国内双粕实施卖压,即使上周末美豆主产区爱荷华等州局部区域突发洪水也并未给市场带来太多的上涨驱动。”中州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吴晓杰对期货日报记者说。

弘业期货油料分析师陶朝辉分析称,从国际市场来看,一方面,USDA月报利空;另一方面,虽然上周美国中西部地区出现高温天气,但周末局部地区降雨过多引发洪水泛滥,最新大豆生长优良率达67%,远高于去年同期的51%。

事实上,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和伊利诺伊州等中西部地区和北卡罗莱那州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已触发高温预警。未来1—2周这两个地区仍在高温的覆盖下,对作物生长相对不利,需要引起警惕。

吴晓杰表示,目前美国产区的天气可以概括为“北涝南旱”,在偏北部的明尼苏达、爱荷华等州的交界处,部分区域出现大量降雨,发生了洪涝灾害。但因目前大豆尚处于播种尾声和生长早期,除了少部分地区来不及播种,天气因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目前并不明显。

银河期货油脂油料分析师陈界正认为,首先,美豆产地天气状况良好,作物优良率水平较高,产量预期比较好;其次,从大豆与玉米种植利润来看,大豆更具有竞争优势,种植面积有一定的扩增可能;最后,从需求方面来看,美豆新作出口表现较差,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大豆价格重心偏下移。

国内方面,相关机构数据显示,第25周油厂豆粕库存虽环比小幅下降,但仍接近高位。这使得现货疲软,江苏地区现货基差跌至-200元/吨。

陈界正表示,目前国内大豆供应偏宽松,国内豆粕已经全面累库,胀库明显,虽然当前提货状况良好,但更多还是降价促量。而需求端表现一般,未来一段时间大豆到港普遍预估在1000万吨以上,即使剔除压榨外的其他用途,供应方面仍偏宽松。考虑到四季度前国内没有明显缺口风险,未来期现价差不排除以期货向现货回归为主。

“国内现货市场情绪偏空,最近两周集中兑现进口大豆到港预期,油厂催提情况仍在蔓延。”吴晓杰称,值得注意的是,国内6—7月大猪集中出栏叠加小麦替代带来的豆粕需求减量,或导致豆粕现货基差继续底部震荡。但当前豆粕已经跌至3200元/吨以下,具有采购价值,饲料终端可以考虑采购。

据陶朝辉介绍,相比于豆粕,菜粕基本面更弱。2023/2024年度加拿大菜籽结转库存处于高位,同时加拿大产区天气状况整体良好,市场预期2024/2025年度期末库存将高达240万吨。另外,本市场年度进口菜籽供应充足格局尚未改变,沿海油厂菜籽库存处于高位。

“虽然豆粕、菜粕价差走扩,菜粕更有性价比,但是下游水产养殖规模较去年缩小,对菜粕的需求量也随之减少。此外,华南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不利于水产饲料的投入,菜粕的需求并不乐观,预计短期菜粕仍维持偏弱震荡。”吴晓杰补充说。

展望后市,陶朝辉认为,结合基本面情形,豆粕维持调整的概率仍然较高。双粕预期将继续随美豆回落,豆粕下方关注3300元/吨支撑,菜粕关注2500~2530元/吨支撑。

“总体而言,在美豆天气市启动以及中国需求回归前,豆粕仍有较强支撑。菜粕基本面偏弱,每周提货量整体处在偏低水平,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压力相对较大。” 陈界正说。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