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辉科技董事长罗传奎:做新能源产业中的“实干家”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4-06-26 16:25

近日,被业界美誉为光伏“春晚”的第十七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简称“SNEC 2024”)在上海隆重召开。在人声鼎沸的展会中,人们无不关心着光伏新产品、新场景的诞生,更为重要的是在2024年光伏产业链历经磨砺之时,企业又该如何通过新技术、新模式破“卷”?

众所周知,中国拥有自硅料到组件再到终端应用绵长且强大的光伏产业链。除了光伏产品本身,能够建造拥有集安全、效率、效益于一体的光伏电站也是光伏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此背景下,光伏系统集成作为光伏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同样实现了高速发展。

据了解,光伏电站系统集成是公司为投资方或客户提供的主要服务,根据他们的需求,具体为光伏电站建设项目提供方案设计、物料采购、方案实施等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技术服务。早期,大型集中式光伏电站主要集中在光照条件好的西北沙漠平原地区,但2013年后,逐步移向内陆省份,并开始建设山地光伏,因此需要企业具备对复杂地形设计及施工的能力。而形成这以技术为核心为客户提供价值服务系统集成的企业非常不易,所以在A股中,以光伏系统集成为主业的企业就更为少见,在资本市场上关注度远低于组件及硅料等企业。有专业人士认为,我国光伏系统集成为主业的企业是常年被A股低估的一批企业。

光伏系统集成的市场有多大、竞争格局究竟如何?企业作为产业的缩影,见证了行业的潮起潮落。今天,A股首家以“光伏设计+系统集成”业务上市的能辉科技(股票代码:301046)的掌舵人——董事长罗传奎先生,将带我们走入光伏系统集成的世界,了解在能源转型的大潮下,光伏系统集成企业是如何诞生的,未来又将如何突围。

逆境中崛起的光伏系统集成行业先锋

据统计,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高达216.3GW,超两倍于2022年水平,随之而来的,是2024年上千亿元人民币的光伏系统集成市场规模。目前我国光伏系统集成的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参与主体较为多元,前十名以央国企为主,其中中国电建和中国能建规模大幅领先。有专业人士认为,企业的商业模式及专业化程度是决定规模和盈利能力的关键。

那么,能辉科技是缘何创立的?又是如何通过光伏系统集成业务站稳脚跟的呢?

2008年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一个困难的寒冬,当时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光伏产业也感受到阵阵寒意。但随着全球对可再生、清洁和安全能源需求的日益提升,薄膜、硅片切割等新技术的创新和成本的逐步降低,依旧叫人对光伏产业的未来翘首以盼。

彼时,师从清华大学郝吉明院士的罗传奎已在浙江省电力设计院做出了一番事业。或许是英雄间的惺惺相惜,亦或许是对实业报国的共同渴望,罗传奎与其他两位创始人志同道合,把在电力设计和电力环保领域积累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注入能辉科技,并很快在光伏产业中崭露头角。

光伏产业链下游的特点是业务量大,参与者较多,但像能辉科技一样有核心技术和较强设计能力、以设计为主线进行全过程管控的技术型公司较少。

“我们最初是以电力、电网、综合能源设计为主起家,很快我们锚定了新能源行业,也是第一个关键点,就是做光伏电站的系统集成业务,随后这项业务越做越大。”回忆起能辉科技在2009年创立初期从0到1的艰苦,罗传奎董事长表示仿佛历历在目。在2012年,能辉科技便凭借领先的光伏电站设计技术优势,在珠海连续三次获批并建成25MWp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是当时广东省最大的分布式光伏电站之一,至今运行良好。

我国光伏产业受金融危机、欧美“双反”制裁以及2018年“531光伏新政”退补影响,历经了三次退潮。能辉科技也在这三次锤打中愈发坚韧,从全国第一家以“光伏设计+系统集成”业务上市的光伏企业开始,到成为我国“山地光伏设计引领者”,能辉科技陆续承接了贵州省第一个和第二个山地光伏电站项目——102MWp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以及广州发展在粤北地区投资开发的首个平价大型光伏发电地面电站等多个省级标杆项目。

在光伏系统集成业务的道路上,能辉科技走得准,也走得稳。

“光伏新政那年也是我们第一次IPO申报材料被撤,能辉科技经历了非常艰难的时刻。但好在我们公司经营一直很稳健,到今天也是如此。我们锚定上市这一条路不变,所以我们对项目质量、客户选择、资金周转率和现金流管理都非常好,算是比较平稳地渡过了难关。”罗传奎董事长认为,是稳健的经营风格,让能辉科技能够跨过一道道坎,走到现在。

“唯继续前行,求实创新”,15年的脚踏实地和稳扎稳打,能辉科技未忘初心,在助力“双碳”战略达成的道路上一路前行。罗传奎董事长用“深”“诚”“精”“远”四个字形容能辉科技,寓意着能辉科技依靠深厚的电力、能源技术积累的优势,期盼在精益求精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对于现阶段的机遇与挑战,罗传奎董事长认为:“光伏的赛道宽阔又拥挤,大家都向往着2030、2060年双碳目标下低碳事业的深刻变革,在这样的环境下,唯有差异化路线能够带领我们走向胜利。”

布局储能微电网、商用车充换电

在过去的两年间,光伏行业同质化问题突出、供需严重失调,特别是原材料硅料价格的剧烈波动,成为光伏产业的一大痛点。

在此背景下,企业如何破局,在“逆流”中站稳脚跟,成为资本市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对此,技术出身的罗传奎表现出了充足的信心,他表示,能辉科技第一就是坚定地走光伏、风电、充换电和储能的多元化、差异化业务道路;第二,公司要将新产品研发放在首位,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能辉科技将加快布局海外业务,内外兼修。

如何实现业务差异化?罗传奎表示,在重点发展光伏系统集成的基础上,能辉科技紧抓可再生能源不连续、不稳定、消纳困难的痛点,积极布局储能微电网、商用车充换电业务。

罗传奎介绍道:“技术迭代加快、可再生能源装机量激增为行业带来了一系列潜在问题。由于电网配套建设不足、供需失衡等原因,局部地区出现消纳困难,弃风弃光现象在西部地区尤为严重。”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3年11月,全国共有两省弃光率超过10%,其中西藏弃光率达到了22.9%。

为解决风光消纳难点,储能微电网技术也应运而生。“储能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新能源的消纳量,微电网则可协调大电网与分布式电源间的矛盾,二者的结合可以充分利用分布式电源为电网和用户带来的价值和效益。”2015年,罗传奎看到这一机遇和背后庞大的需求量,毅然带领团队着手布局储能微电网领域。

2017年,依托在新能源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能辉科技在济南市经开区成功自主开发设计新能源微电网,该项目也被列入国家发改委首批新能源微电网28个示范项目之一。此外,为达成“互联网+”智慧能源网络建设这一目标,公司自主研发EMS能量管理系统,与浙江大学合作研发重卡储能电池包,集成并运营了储能示范电站。

提起布局商用车充换电业务,罗传奎表示:“首先,电能替代市场并不像光伏风电这么集中,玩家较少。其次,电动商用车自身具有经济性,比柴油车要便宜,是新能源少有的不需要国家补贴就能成长的一棵苗。再者,商用车所需的移动电池实际上解决了部分消纳问题,因此它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目前,能辉科技研发的“小蚁”无轨智能换电机器人(AGV 2.20)、重卡储能动力电池系统、重卡电池支架等产品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构成一整套电动重卡换电系统解决方案。对比行业内现有的其它换电技术方案,“小蚁”换电机器人(AGV 2.20)创新性地应用了无轨智能、SLAM激光定位、OTA空中升级、伺服液压举升等多项技术,实现了远距离(25M)定位导航、路径规划、自动规避、智能搬运、侧向取放技术等功能,可以在3分钟内轻松更换重达三吨的重卡电池,是能辉科技在差异化道路上的成功尝试。

2023年,新能源重卡共销售34,560辆,同比增长35.65%。在“双碳”政策的引导下,解决消纳难题和重卡电动化已成为新能源行业的两大突破口,能辉科技凭借前瞻性布局和技术优势有望在储能微电网和商用车充换电领域大展宏图,构建第二、第三业绩增长曲线。

蓄势谋远 静待花开

是什么让能辉科技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布局?罗传奎认为,首先是深厚的“电力设计院+新能源与常规能源融合”的公司背景,让能辉科技能够站在较高的起点出发;其次,为保障能辉科技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将新产品的研发放在首位,仅2023年,能辉科技研发费用投入达2,058万元。公司拥有电力行业(新能源发电专业)乙级、火力发电专业(含核电站常规岛设计)乙级、电力行业(变电工程专业)乙级等资质,是新能源行业的技术领先者。

除此之外,为了充分抓住海外储能市场开始爆发的历史机遇,能辉科技优化了储能事业部和海外事业部的市场和技术架构,商谈了诸多海外大型储能、工商业和家用储能项目。“我们成功独立开发了海外版家储的加强款、轻薄款和纤薄一体机,具有高效率、高性能、高安全的技术特点,可以适合不同容量需求的新能源家庭客户。”罗传奎表示,公司团队已多次赴欧洲进行业务拜访和品牌宣传,为2024年的业务拓展铺垫基础。

“在今年三季报或者年报,我们都将看到能辉科技除光伏系统集成业务增长之外的营销收入和利润释放,能辉科技将多点开花,迎接未来的挑战。”谈及公司在新业务上的成果,罗传奎流露出了自豪的表情。

2023年,能辉科技营业收入达5.91亿元,同比增长54.79%;归母净利润达5,819万元,同比增长122.60%,真正实现逆势增长。良好的业绩是上述发展战略正确性的最好印证。

从2001年中国光伏产业萌芽至今,时光见证了光伏产业的瞬息万变。能辉科技深耕光伏领域15余载,历经了光伏产业的潮起潮落。面对行业的严重内卷,罗传奎表现出了“实干家”的恒心与顽强意志。“我们新的能辉科技人、新的产品必须要能顶上来,其次,我们老的能辉科技人,要重新出发,要否定自我,然后再通过我们的实干,以变应变,以快应变,对此,我充满信心。”(CIS)

责任编辑: 杜羽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