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露率超95%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争相作答ESG“考卷”
来源:中国证券报作者:刘丽靓2024-06-24 07:55

今年以来,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相关政策加快出台,A股上市公司强化ESG信息披露的趋势越发明显。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可持续发展专项报告已成为“必答题”。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超过95%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已实施ESG专项披露或相关披露。与往年相比,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央企价值创造与发现等方面的内容成为突出看点。

业内人士认为,中央企业长期以来在履行社会责任和推动社会低碳转型等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特别是在科技创新、低碳转型、稳定就业等方面有着明显的正向溢出效应。央企通过提升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绩效也将进一步提升企业内在价值,强化资本市场价值认同。

发展新质生产力成关键词

今年以来,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可持续发展专项报告披露呈加速之势,“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报告中的关键词。

开通5G基站超过194万个,千兆宽带覆盖3.9亿户;数据中心能力覆盖国家“东数西算”全部枢纽节点,全年累计调用“能力中台”能力超过5800亿次;面向“六大领域”实施“BASIC6”科创计划……6月20日,中国移动发布《202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共享可持续未来”为主题,全面展现公司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新质生产力,以自身发展有力带动经济社会环境各领域数智化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成效。

“中国移动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锚定‘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发展定位,着力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效能,携手社会各界促进经济社会环境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

开展大型全断面隧道掘进机主驱动轴承技术研究与应用、研制“太行号”换运架一体机、全球最大竖井掘进机“梦想号”成功下井……中国铁建《2023年社会责任报告》以“聚力科技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专题,介绍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展现了中国铁建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的新成就。

此外,国机汽车近日发布的2023年度ESG报告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专题中提到,公司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主要依靠汽车数智化装备产线和全周期全价值链系统服务等现有业务,推进在新能源汽车的工厂规划设计建设,以及在汽车工厂焊装、涂装、总装车间建设中的自动引导车(AGV)、自动化立体仓库、智能悬挂输送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安装及调试等相关业务发展;推动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汽车动力电池装备产线业务的未来布局。

从政策面来看,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北京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第四章“社会信息披露”中,要求企业披露“科技创新成果及其应用对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作用”。

“将新质生产力作为独立专题介绍,凸显了企业对该议题的重视,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中国ESG研究院院长柳学信认为,真正的“新质生产力”更应体现在企业的科技创新、赋能社会发展以及实实在在的高质量增长上。他建议,完善ESG的政策体系及生态系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市场机制,防范漂绿问题,并加强ESG人才培养,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新成效

绿色是ESG最鲜明的底色,也是最突出的特征。从多家能源央企上市公司发布的2023年度ESG报告来看,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新成效。

嘉实基金提供的ESG评分体系数据显示,2021年度至2023年度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碳排放披露率分别为20.9%、35.4%、59.7%;2021年度至2023年度能源消耗排放率分别为26.5%、43.4%、70.9%。

以“三桶油”为例,截至目前,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均已发布2023年度ESG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2023年节能量分别为83万吨标准煤、86万吨标准煤、29.33万吨标准煤。数据还显示,中国石化2023年环保投入达226.1亿元,中国石油新能源新业务投资为197.6亿元,中国海油在节能改造项目方面投入资金5.36亿元。

“这一年,我们大力推动绿色低碳生产,坚持从源头管控能耗和碳排强度,持续推进稳油控水和火炬气回收等工作,积极打造低碳品牌,4家所属单位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零碳负碳产业有序发展,中国首个海上百万吨级二氧化碳封存项目恩平15-1示范项目正式投用,大亚湾CCS/CCUS集群研究示范项目扎实推进。”中国海油董事长汪东进在报告中介绍。

国电电力、华能国际、中国电力、华电国际和大唐发电等电力系统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也均发布了2023年度ESG/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华能国际在ESG报告中表示,2023年公司全口径碳排放强度同比有所下降。从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来看,国电电力、华能国际、中国电力、华电国际、大唐发电分别为31.5%、31.24%、75.39%、19.78%、37.75%。

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强化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增强绿色低碳产品和服务供给,努力引领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业内人士表示,ESG是引导上市公司增强绿色低碳发展意识、支持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防范尾部投资风险、提升投资者中长期回报的有效工具。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卓越成绩的优质上市公司,应通过更完善的信息披露展现中国企业为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转型作出的巨大贡献。

促进央企价值创造价值发现

受访专家认为,践行ESG理念,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有利于增强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和长期价值,进而实现市值稳步增长。

中国中车发布的2023年度ESG报告专门在“价值中车”一章中提到,公司坚持将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和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作为投资者关系工作的核心,持续提升信息披露质量。积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与投资者以及潜在投资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不断增进广大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和认同。公司完成年度、半年度业绩发布系列线下活动;召开定期报告业绩电话会4次和业绩说明会3次,通过网络与广大投资者互动,就资本市场投资者所关心的问题进行回应。

“创造价值、分享价值是我们履行社会责任的矢志追求。中国中车始终坚持‘开放、创新、合作、共享’理念,以‘点、线、网’立体构建价值创造体系,与投资者共享价值,与客户共享价值,与产业链、供应链共享价值,与当地政府和民众共享价值,成就员工、回报股东、回馈社会。”中国中车相关负责人表示。

国机汽车也在2023年度ESG报告中表示,高度重视投资者关切,探索投资者关系管理模式,积极畅通与投资者沟通渠道,并严格履行信息披露责任,确保公开信息的高效高质、公开透明。同时,公司牢固树立回报股东意识,强化投资者保护责任,坚持与投资者共享增长成果,切实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合法权益。2023年,公司年度股东分红总额747.89万元,年度股东分红比例为35.97%。

嘉实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A股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和地方国有上市公司总营业收入占全国GDP比重长期超过60%。但与央企“顶梁柱”作用不相匹配的是,长久以来央企上市公司估值处于较低水平。“ESG评价作为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象化工具,对于如何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特征和高质量发展水平给出了相对明确的系统性指标体系。”该负责人表示。

“央企通过提升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绩效可进一步提升企业内在价值,而ESG可以作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社会价值发现的重要工具。”上述嘉实基金负责人表示,在可持续投资理念逐步主流化背景下,资本市场逐步重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优势并融入其估值中,在中长期资源配置中向ESG表现优秀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倾斜,推动形成央企价值发现机制。我国市场也需要建立一套综合反映央企经营指标和在环境、社会方面的正外部性影响的价值评估体系,助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价值发现和价值创造。

责任编辑: 胡青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