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出海,“掘金”东南亚
来源:中国基金报作者:赵心怡2024-06-23 14:54

中国基金报记者 赵心怡

东南亚,正在成为中资券商出海“新站点”。

随着中资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愈加坚定,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的中资券商也越来越重视国际业务布局,共同投身到全球化竞争的浪潮中。

与上一波集体“落子香港”不同,此次中资券商纷纷将目光投向东南亚。在中资企业“产业链迁至东南亚”的带动下,券商提供跨境并购、融资、资管及汇率风险管理等服务的空间扩大。还有券商表明,此前在香港市场更偏重跨境业务发展,东南亚市场将更注重本土业务拓展。

从政策层面来看,自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至“新国九条”的发布,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已成为资本市场备受瞩目的议题。其中,“国际化”作为大中型券商长期规划的关键环节,也被赋予了重要的战略地位。

有业内人士直言:“国际影响力的打造需要长周期、长效应、长投入。它不仅对券商高质量发展影响深远,更有望成为推动其未来增长的重要引擎。”

布局东南亚

“出海”正当时

基于文化相似性、地理位置邻近性、资本市场成熟度等因素,自20世纪90年代起,香港便成为中资券商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要地,发挥“桥头堡”的作用。经过数十载不懈努力,中资券商海外业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截至目前,共有14家中资券商实现A+H股两地上市,超30家中资券商在香港设立了子公司。按2023/2022年平均汇率换算,2023年总营收超百亿元的“三巨头”分别是华泰国际、中信国际、中金香港。其中,中金香港国际业务为集团总营收贡献近53%,成为母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中信国际净利润同比增长105.77%,发展成效显著。

近两年,中资券商出海步伐加快,东南亚成为新的掘金热土。中信证券在新加坡设立财富管理平台;华泰国际在新加坡开展证券交易及企业融资业务;国泰君安国际对新加坡子公司进行增资;银河证券将银河-联昌更名为“银河海外”,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展业。

近年来,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保持快速增长,资本市场也日趋成熟,为中国企业开展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此外,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日益密切,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东盟贸易规模达6.41万亿元(9117亿美元),双方连续4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截至2023年7月,中国在东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超过6500家。

对此,沪上某位券商战略总监分析称,券商拓展东南亚市场主要受三方面影响。

首先,拓展东南亚市场是“一带一路”国家、海上丝绸之路国家间的双向合作与互动交流,匹配我国当下外交和政治环境。其次,东南亚地区与我国地理位置临近,已成为国内产业转移的优先选择,资本落地东南亚也符合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最后,东南亚市场在最近5到10年也经历了互联网浪潮的洗礼,部分互联网业务与国内生态相似。

基于此,他判断中资券商在东南亚展业环境与国内具有一些相似性,为其海外业务拓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机遇挑战并存

合作竞争交织

不可否认的是,扬帆出海之路必然有风险。上述券商战略总监在提及中资券商境外业务面临的挑战时,提到了“适应性”问题,涉及政策、内控、本土化等多方面。从政策和内控层面看,他认为当地政策和文化冲突是中资券商首先需要适应的。

而在海外业务本土化方面,他指出挑战为“客群单一性”。“目前大家海外业务的客户还是主要来自中资企业推荐,当地市场的自主拓展进程较迟缓。”他进一步解释道。

在推动自身建设与业务能力持续提升的同时,亦有受访的券商人士表示,与外资券商合作也能为中资券商拓展海外市场注入“活水”。

综合采访来看,合作模式可考虑以下几种:

一、以人民币资产为纽带,和外资券商开展相关业务的合作。如联合开展境内外客户全球化配置、“中国资产”的境外推荐、离岸人民币债券共同开发等,这需要关注人民币资产价值和汇率价值的联动;

二、锚定金融衍生品,开发产品并提供服务。韩国、印度和东南亚的部分新兴市场对金融衍生品接受度较高,可联动外资券商共同开拓衍生品内容服务;

三、以财务投资并购为方向,在投行类服务进行互补合作。鉴于中资企业长期以来对海外上下游需求强烈,尽管当前并购存在较大的挑战,中资券商仍可依托财务投资和股权投资等手段,积极扩大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实现有效覆盖。

对于未来发展,广发证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化”是公司创立之初就确定的战略目标之一,接下来将在跨境投行、衍生品、财富管理等业务方面重点发力,以满足企业、居民跨境投融资和财富管理服务需求。

具体来看,广发证券提到会聚焦财富管理、投资银行、交易与机构业务等核心业务领域,丰富现有业务品种及服务类型,加强对境外主要市场的策略研究和海外资产配置研究,进一步提升跨境综合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跨境投融资、全球资产配置的专业优势,为客户提供跨境金融解决方案。

编辑:小茉

审核:许闻


责任编辑: 王焕城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