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金声|咖啡香裹着稻麦香,乡村咖啡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2024-06-21 19:39

走,到乡村喝咖啡去!“乡村+咖啡”,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浙江省安吉县,分布着300多家咖啡馆,密度超过一些大城市。青翠茶园、层层稻田,是乡村咖啡馆的风景墙。端午假期,安吉成了长三角地区游客热门打卡地。

北京市怀柔区,乡村咖啡成了民宿标配。逛雁栖湖,登慕田峪长城,品农家菜,喝乡村咖啡,乡村游有了新体验。

海南省定安县,农家水塔下,持一杯咖啡,听潺潺流水,看树影婆娑,“水塔咖啡”品牌不断擦亮,撬动露营、研学、水果采摘,游客纷至沓来。

咖啡香裹着稻麦香,吹遍田野。“咖啡+”成为乡村旅游新业态。美团发布的《2024县城咖啡新业态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月,中国县城咖啡累计订单量较2022年同期增长322.26%,较2023年同期增长136.37%。乡村咖啡火出圈,背后靠什么?

a_988724112446713857.jpeg

供与需精准对接。

看需求端,到乡村喝咖啡,品的是区别于喧闹城市的田园风光,更是离乡游子的浓浓乡愁。从扎堆热门景点到热衷小众目的地,从暴走式打卡到沉浸式体验,乡村咖啡频频出圈,蕴含着文旅市场需求新变化。新需求催生新机遇,县域旅游、乡村旅游释放消费新活力。

看供给端,乡村咖啡长自田野,背后是农旅融合、文旅融合越来越紧密。旅游产品供给更多样,消费场景更丰富,人民群众多样化、品质化的旅游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从乡村即景看内需潜力,乡村旅游持续升温,县域旅游市场火爆,为文旅市场添柴加火,助力消费市场总体呈现持续恢复态势。端午假期,周边游、短途游大受欢迎,县域旅游保持热度。同程旅行平台数据显示,端午假期的火车票开售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开往周边小城市特别是县级城市的车票预订热度较平日增长2倍以上。

城与乡双向奔赴。

美丽乡村,令人向往。咖啡是“门票”,风景是商品,从树屋到山丘,从瀑布到矿山,从农屋到田野,乡村生态环境的“含绿量”,增加乡村咖啡新业态的“含金量”。

四川省德阳市高槐村硬化村道、刷新农房、清理垃圾,这个脱贫村里开起20多家咖啡店。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改造旧房屋、整治臭水塘,打造“乡村旅游+咖啡研学”新业态。

目前,我国铁路已经覆盖全国81%的县;全国A级旅游景区的县域覆盖率由2012年的73%提升至2023年的93%。乡村建设和治理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为县域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城乡经济循环更畅通。

作为现代城市生活的标志之一,咖啡馆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场景。游客来乡村打卡游玩,创业者在乡村落地扎根,资金、人才、管理等要素从城市向乡村流动。城乡互动更密切,推动县域旅游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助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在浙江绍兴上虞区青山村,乡村大妈变身咖啡师,农民家门口就业。在陕西西安鄠邑区栗峪口村,咖啡馆引流,全村游客量突破40万人,村集体年经济收入达52.6万元。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应有之义。一杯咖啡,折射乡村生活新变化、城乡融合新图景。乡村咖啡“一时火”,更要“一直火”。

因地制宜促发展。新产业再好,也不能一哄而上。同样是乡村咖啡,有的立足种植优势,打造种加游全产业链;有的依托旅游资源,卖风景、卖生态;有的靠区域优势,吸引城市客流。只有立足特色资源、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才能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精准施策补短板。必须正视,城乡差距仍然存在,道路窄、停车难、景区配套跟不上等问题,成为制约县域旅游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瓶颈。短板也是潜力。“四好农村路”建设继续扎实推进,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加强规划建设,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持续实施。今年一季度,全国县级乡村建设项目库累计已入库项目61.4万个,落实项目资金2507.4亿元。

一杯咖啡,融合一二三产,连起城市乡村。城乡融合,优势互补,协调联动,定能为更多新业态在田间茁壮生长提供坚实支撑,彰显国内大循环的强大动力。

校对:陶谦

责任编辑: 刘少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