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数字金融创新与治理,金融大佬开启头脑风暴
来源:国际金融报作者:王媛媛2024-06-20 23:57

数字金融是金融行业发展的基础底座,数字金融创新与治理协同发展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数字金融业态,移动支付、数字信贷等领域发展较快,但同时也面临数字基建不足、安全保障机制不健全等挑战。

6月20日,2024陆家嘴论坛举行“数字金融创新与治理”全体大会,凝聚金融业多位重量级嘉宾的智慧,共同探讨数字金融创新路径和模式,寻找数字金融领域重难点解决对策。

与会嘉宾认为,数字金融创新是一次广泛深入的系统性变革,需要金融机构系统性推进,久久为功。更需要监管的支持和创新,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统筹安全和发展,推动金融的高质量发展。数字金融以创新驱动,以技术赋能,更以服务取胜。

王媛媛 摄

加速改变金融行业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演进,数据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金融资源的配置方法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理解数字金融的深刻内涵?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国信保”)董事长宋曙光表示,数字金融就是金融机构有效利用数字资源,通过运用数字技术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进而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数字金融是整个金融发展的基础底座,是发展的重要基石。浦发银行董事长张为忠表示,如何正确利用技术,技术应用如何在金融更广泛的领域全面展开,已经变成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张为忠介绍称,从时间纵轴来看,从移动互联网到移动支付到数字信贷,包括广泛深入生活领域,金融理财离不开数字金融的支持。从横轴来看,特别是银行金融机构,做业务、做产品、做服务,背后基本是数字的支撑和支持。

“数字金融在内部机理上,改变我们的服务方式和业务流程,更重要的是将来会高效地改变金融的运营方式。”张为忠说,数字金融,就是用数字技术,让金融模式、金融业态、金融生态发生根本性改变,进而使金融服务在高效、低成本、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整个金融业的发展业态、态势,将会在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加持下,越来越加速改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的能力会大幅度提高。

这股数字风暴已在全球掀起,欧洲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加大技术领域的投资。东方汇理资管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Guillaume LESAGE说:“许多企业想要创新,并将其看成自身重点。”

英国智库Z/Yen集团每六个月发布全球金融中心指数,该指数对全球金融中心城市进行排名,并于2018年推出一个专门围绕金融科技领域的独立排名。

Z/Yen集团首席执行官麦克·沃德(Mike WARDLE)指出,从监管角度来讲,必须要确保数字身份来保证交易是安全可信的。此外,用数据提供服务会为客户提供很多安全性。“对于监管者来讲,监管非常困难,所以我们确实面临一些挑战,但是金融行业也有很多机会”。

系统有效推进创新

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数字金融有效的途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的手段问题,也是金融模式、组织形态一个系统性的变革。

针对系统有效推进数字金融创新,宋曙光表示,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首先要充分挖掘数据要素价值,实现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的跃升。同时,运用数字技术、数字思维改革和重塑金融服务的全流程,加快建立适应技术进步快速创新的体制机制,创新才能行稳致远。

数字金融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保”)总裁赵鹏表示,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要把握好“三个点”。

第一,把握数字金融发展的原点,更好地发挥金融的功能性,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一方面,以数字金融创新巩固拓展数字经济的优势。另一方面,以数字保险服务来防范新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

第二,把握数字保险创新的重点,优化保险商业模式,用科技提升经营服务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中国人保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公司数字化经营服务能力,降低服务成本,优化服务体验,强化风险管控。

第三,把握数字金融治理的难点,平衡好效率与公平,让所有群体能够共享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既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提升服务效率,也要防范技术不当应用影响社会公平。尤其避免大数据以及算法的歧视,造成弱势群体因金融排斥难以满足金融需求。

紧抓数字金融发展机遇,在Guillaume LESAGE看来,有四点内容非常重要:第一,安全坚实的基础设施,在企业和国家层面都是如此。第二,创新。创新必须要有高层政府引领和推动,同时在基层还需要有创新活力,必须要有基层一线的创新。第三,人才。在企业内部,需要有真正懂技术的人才。人才的招用和培训方面都要加强。第四,合作。伟大的技术不可能仅仅靠企业自身,还需要合作和伙伴关系。不仅是跟供应商合作,也包括面向发展考虑长期合作的企业。

动态平衡创新与监管

数据质量是动态、不断优化的。数据治理的重要基础,便是需要在动态的基础上,久久为功、持续努力。

中国信保的业务是支持出口和投资,需要了解国别风险、行业风险、买家风险。宋曙光介绍,长期以来,中国信保建立了四大风险库:全球国别风险数据库、企业和银行风险数据库、行业风险数据库、项目数据库。

此外,宋曙光还分享了中国信保的特色模式和经验。一是“资金红绿灯”,登录到系统查询出口地和买家,就可以亮红灯、绿灯或是黄灯。二是建立两个平台:国别风险研究中心、中国信保资信有限公司。三是建立数据治理一整套制度和体系,需要控制风险和数据安全,也要确保数据质量。

数字化时代,降低风险损失的水平,业界称为“风险减量服务”。赵鹏说:“在数字化时代,风险减量服务靠传统的人海战术不可能实现,必须通过一个强大的数字底座。”中国人保把数字化、智能化作为保险新商业模式的底座,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加强风险减量服务系统以及平台的建设,压缩或者缩短服务的时空距离,从而优化服务模式,降低服务成本,努力从过去传统的人海服务转向更精准、更高效的数智化服务。

赵鹏举了两个例子:在财险领域,中国人保坚持以数智化的风险减量服务,助力大灾无大损。在人身险领域,人保坚持以数智化健康管理,助力防未病、治已病,防生病、减大病。通过搭建数智化健康管理平台,可以为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提供优质、全流程的闭环健康管理服务。

在数字金融框架下,要平衡金融创新和监管的关系,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张为忠认为,监管是管控力,令创新在一个正确轨道上运行,以保证创新的成本更低,特别是保证可持续发展。数字金融领域,有几对关系需要把握好:一是创新与监管的关系,二是金融机构和消费者的关系,三是效率与成本和质量的关系。

在麦克·沃德看来,监管者和产业之间要有经常对话机制,有磋商才能确保持续不断的交流。监管体系要更好适应创新、推动创新,能让创新更容易实现,而且也确保市场里有足够空间,让新的企业、新的想法能够不断涌现。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