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高校,做VC
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何漪2024-06-20 10:23

中国高校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顶级名校闯入了VC圈。

近期,香港科技大学(下称“港科大”)、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纷纷下场,高校VC队伍越来越大。

港科大加速设立基金

近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举行第二届INNOTECH创科嘉年华。会上,广州产投集团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宣布,将设立10亿元人民币环港科大(广州)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用于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据悉,该母基金的目标规模为10亿元人民币,重点投向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校友创新创业项目,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等前沿产业领域的子基金,双方共同遴选子基金GP。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表示:“学校创立过程中,我们就一直在思考,如何与大湾区这片热土互动,如何通过科研成果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事实上,该校还牵手了一批直投基金合作伙伴,累计签约规模达到24亿元人民币。

较早之前,港科大宣布,投放5亿港元成立红鸟创新基金(RIF),并将吸纳市场投资者,与港科大共同创立20亿港元规模的风险投资基金。

据悉,该基金以港科大象征物“红鸟”命名,重点关注港科大师生、校友创办的初创企业,以及将港科大科研成果商业化的公司,投资轮次覆盖种子轮到B轮。目前,港科大承诺投资2亿港元作为红鸟创新基金(RIF)首期投资计划,正在邀请投资经理配对并共同设立多个风险投资基金。

投资上,该基金聚焦人工智能、半导体和机器人、新材料、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生物医学及医疗健康等硬科技领域。

顶尖名校纷纷下场

港科大密集设立基金,成为近年来高校下场创投圈的缩影。

记者了解到,粤科金融集团日前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高校合作的5只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完成合作意向书签约,基金总规模超10亿元。该基金将聚焦光电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深入开展先进科技成果筛选评估及撮合投资,提升科技投融资对接及转化效率,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武汉大学成立碳中和研究院,并设立了一只20亿元的碳中和基金。该基金由武汉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给予学术及科研指导,由凯博资本、中创新航、科力远及相关政府平台及基金共同设立。

由天津大学牵头的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集中发布多个签约揭牌合作项目,并参与设立脑机海河实验室基金,规模10亿元。

目前看,天津大学至少参与设立了3只基金,总规模达到65亿元。去年10月,该校在建校128周年之际,设立了天大北洋海棠新能源新材料创投基金,一期规模为5亿元。今年初,该校参与设立了规模为50亿元的天开九安海河海棠科创母基金。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南大学、武汉大学、西湖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等多家知名高校设立了股权投资基金。

在业内人士看来,高校系私募创投基金有五个特点:第一,资金多来源于校友捐赠基金,部分获得地方政府、产业公司的资金支持;第二,基金规模较小;第三,多以LP身份设立母基金参与投资;第四,基金支持校内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第五,投资方向多围绕学校的优势科研领域。

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研究及发展)郑锦添表示:“我们认识到科学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这正是启动基金的原因,这是一项旨在促进创新、增强企业家能力并加速突破性解决方案的专门计划。”

一位资深人士表示,校友捐赠已经成为高校重要的资金来源,高校资金都指向了一个词,科研成果转化。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手握科研成果,更熟悉创始团队,都有近水楼台的优势。与其让科研成果束之高阁,还不如主动投身科创大潮。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