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证券王涵:“科创板八条措施”助力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双向良性互动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张淑贤2024-06-19 22:49

6月1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科创板八条措施”),健全发行承销、并购重组、股权激励、交易等制度机制,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对此,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创板八条措施”是响应贯彻新“国九条”中的精神,加大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的重要举措。

具体来看,一是有助于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动科创板持续健康发展。八条措施强化板块“硬科技”定位,完善交易机制,加强科创板上市公司全链条监管,聚焦强监管、防风险、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坚持稳中求进,有力促进科创板平稳运行。

二是有助于进一步全面推进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八条措施优化新股发行定价机制,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针对新股定价过高、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等市场普遍关切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为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是有助于更好实现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的双向良性互动。八条措施优化科创板上市公司股债融资制度,完善股权激励制度,有效增强对新兴行业、商业模式和科技革新的接纳能力,引导更多长期资金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科创板自2019年设立已满五年。五年来,科创板充分发挥了支持科技创新和制度“试验田”的重要使命,持续推进了发行、上市、交易、并购重组、退市等各个环节的改革,在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王涵看来,随着新“国九条”、科创“十六条”等政策加快落地实施,科创板“八条措施”有力推出,科创板服务科技企业的功能将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将进一步提升。

为了更大力度地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王涵建议充分发挥研究机构的专业优势,加强对科技型企业长期发展价值的研判。在完善落实科技型企业精准识别机制基础上,充分利用研究机构的专业力量,发挥注册制的市场性,加强对科技型企业长期发展价值发现与研判,关注企业长期经营能力,引导资本向行业前沿、科技属性强、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倾斜,加速市场优胜劣汰,提高上市公司发展质量。

同时,探索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认定标准,拓宽科创型企业融资途径。王涵表示,针对科创型企业知识产权等无限资产占比大、定价难问题,建议探索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硬科技”企业资产认定标准,支持以知识产权进行股权化融资并将募集资金用于研发投入。

在发挥做市商机制方面,王涵表示,应逐步扩大做市商制度的市场覆盖范围,增加更多科创板股票作为做市标的,适度降低投资者门槛,有效提高市场的宽度和深度,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科创板投资,提升市场流动性和交易活跃度,增强市场稳定性。

王涵进一步分析,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可以从三个方面强化相关工作:

一是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引导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型企业运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持续创新金融产品,为科创型企业量身定制发行上市、信息披露、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创新,提升对新产业的包容性和覆盖度,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的活力。

二是强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大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的支持,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引导相关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以市场化政策鼓励传统企业通过并购等方式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转型;鼓励金融机构提升专业能力,以数字技术赋能投融资服务,有针对性地创新金融衍生品工具,丰富市场化直接融资工具箱。

三是政府投资与社会资本“双轮驱动”,引导政产学研合作推动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政府资金与天使、风投、创投、私募股权基金等社会资本联合进入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探索投资新模式,打造科学研究、产业发展和金融服务良性循环的生态圈。

校对:陶谦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