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盛天平左伟豪:构建面向未来的新型再保险交易体系 | 2024陆家嘴论坛系列高端访谈⑥
来源:国际金融报作者:罗葛妹2024-06-19 21:09

编者按

2024陆家嘴论坛于6月19日至20日召开。本次论坛主题定为“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设有8场全体大会,议题涵盖当前经济、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读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本报特别推出“2024陆家嘴论坛系列高端访谈”,采访多位金融领域知名学者大咖,以期深入探讨金融改革与创新之策,共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之道。

安盛天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安盛天平”)是陆家嘴论坛的“老朋友”了,今年是其连续第五次参会。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左伟豪欣喜地向记者表示,非常期待与业界同仁共同交流探讨、分享观点、凝聚共识、共谋良策,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和全球金融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今年论坛的主题是“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在左伟豪看来,此次行业视野已从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扩展至金融领域对世界宏观格局的深刻影响,从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凝聚行业共识与合力,解决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问题。

“新的主题也将赋予安盛在内的金融业者更多的责任与使命。”左伟豪说,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也是安盛深耕中国市场25周年,安盛将坚定不移地担当中法文化交流的使者,争做金融强国的建设者,做好金融高水平开放的先行者。

外资机构加码中国市场

“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组织入驻上海,是人民银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坚定表示,人民银行将与上海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市场机构共同努力,一如既往地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进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同样表示,对外开放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将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坚定不移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上海在金融业改革开放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今年以来,不断有新的外资机构通过上海加码中国市场。4月,法巴证券(中国)有限公司获批成立,注册地就在上海;德国安联集团旗下安联基金获批开展中国公募基金业务,成为第六家在上海新设的外商独资公募基金;此外,临港新片区国际再保险功能区吸引了中外15家财险公司再保险运营中心、4家保险经纪公司入驻。

安盛是最早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外资保险集团之一,也是中国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左伟豪告诉记者,作为驻扎在上海的国内最大的外资全资财险公司,安盛天平有幸见证并亲身参与了中国惊人的发展,也陪伴着中国用户及保险需求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发展思路,充分结合安盛全球资源优势与本土网络与洞察,不断拓展保险服务的宽度与深度。

他举例称,2019年12月,随着完成全资收购,公司以“中国首家外商独资财产保险公司”的身份崭新亮相,并将业务从单一车险扩展至健康险、商企险、意外险等多元领域,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全面地服务包括中小微企业在内的实体经济发展。

建议构建新型再保险交易体系

在一年前的陆家嘴论坛上,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建设正式启动,安盛天平成为首批入驻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的少数外资保险公司。

左伟豪向记者介绍说,再保险“国际板”启动一年以来,包括推进规则制定、完成机构批设、上线交易系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在内的各项工作都不断提档加速。安盛天平的相关业务也在迅速推进,在去年进博会期间,公司已完成再保险“国际板”首张国际再保险分入合约的签署,目前该笔业务已启动首期账单结算流程。

今年1月,安盛天平上海再保中心在中行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分行开立了基本户及FTE账户(区内机构自由贸易账户)、完成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转账服务协议》的签订,并且在国际再保险平台上完成了一户通账户的开立。

在2024陆家嘴论坛开幕式演讲中,李云泽还透露,下一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会同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台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此,左伟豪就如何助力再保险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应制度完善等方面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

在完善再保险市场基础设施体系和机构体系方面,建议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拥抱数字化创新这一时代主旋律,通过数字化构建面向未来的新型再保险交易体系,发挥再保险登记清结算平台的金融基础设施功能;并通过支持各类型保险、再保险机构在沪设立再保险运营中心,引导全球再保险资源向上海临港国际再保险功能区集中。

在推动再保险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方面,面向国际市场和国际竞争的“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离不开高透明度的场内交易设施和规则,包括建设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标准化的数据规范和交易规则,实现境内再保险跨境收支结算便利化,降低跨境交易成本和缩短结算周期以及打造中国再保险信用评价体系,以集中效应、规模效应提升我国再保险风险管理、承保能力以及服务水平。

此外,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需要重点关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议通过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制定人才引进政策等方式,吸引和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