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服务,市场潜力几何
来源:中国汽车报作者:张雅慧2024-06-14 12:24

自动驾驶的繁荣似乎正面临一场真实性的考验。

近期,一位知名投资者对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服务订阅数据提出了质疑。据公开数据显示,尽管特斯拉为用户提供了FSD(全自动驾驶)的30天免费试用期,但令人惊讶的是,仅有2%的用户在试用期结束后选择了正式订阅,这一比例远低于投资者先前预期的6%。对于网络上广泛传播的特斯拉FSD自动驾驶付费选装率仅为2%的说法,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迅速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了反驳。他坚称,实际的付费选装率远超这一数字,与投资者的论断大相径庭。

双方观点的碰撞使得特斯拉的FSD服务陷入了一场“罗生门”般的争议之中,同时也给自动驾驶领域的先驱们带来了不小的打击。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新鲜感逐渐消退,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其实际应用价值。那么,在自动驾驶技术逐渐成熟并普及的过程中,究竟会有多少消费者愿意为此埋单?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01

技术优势不等于市场优势

在2021年,市场研究机构TroyTeslike的研究揭示了特斯拉在全球超过1.7万名车主中,“完全自动驾驶”(FSD)功能包的使用率仅为约11%。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令人惊讶的是,三年后这一比率不仅未见增长,反而骤降至2%,这一结果无疑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尽管该投资者在公布这一数据时强调样本量较小可能带来的偏差,但特斯拉FSD的转化率远低于预期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该投资者深入分析后指出,低接受率可能源于FSD服务的附加值不高,或者99美元/月的订阅价格过高。特斯拉需要认真审视这些因素,以更好地满足车主的需求。

尽管特斯拉方面对此数据持保留态度,但公司近两年的策略转变也似乎印证了FSD转化率较低的困境。特斯拉正积极将FSD推向更广泛的市场,试图通过扩大用户基数来弥补盈利上的不足。

特斯拉FSD的技术优势在业内有目共睹,无论是纯视觉技术路线还是最新的端到端大模型,都证明了特斯拉在智能驾驶领域的领先地位。目前,特斯拉的智能驾驶软件FSD已经进入了V12.3阶段,公司表示完全自动驾驶的实现仅差“一步之遥”。一旦FSD实现大规模商用,无疑将成为特斯拉利润的重要增长点。

然而,尽管特斯拉FSD技术领先,但为何车主们对其的接受度并不高?这背后可能涉及到多个因素,如车主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认知程度、FSD服务的性价比以及特斯拉在市场推广和用户体验方面的策略等。特斯拉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以进一步提升FSD的接受度和市场影响力。当前,国内众多自主车企纷纷推出自动驾驶服务,特斯拉FSD市场表现不能不说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市场潜力有多大似乎并不由技术优势决定,运行场景、终端售价乃至售后服务都将成为自动驾驶落地的关键因素。

02

价格将成重要因素

从投资人的深入剖析来看,特斯拉FSD订阅价格过高被认为是阻碍其广泛被接受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特斯拉在4月初对FSD进行了一轮降价,将包月价格从199美元降至99美元,买断价格也从12000美元调整至8000美元,但这似乎仍未能显著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除了价格因素,FSD在实际道路上的表现也引发了消费者的质疑。海外社交媒体上,有用户反馈特斯拉FSD在试用期间表现不稳定,难以保持在车道中心,加速和制动不够顺畅,且在处理停车标志等场景时表现不佳。这种性能上的不稳定性使得消费者对FSD的付费意愿进一步降低。

车夫咨询合伙人曹广平认为,特斯拉FSD在美销售降价后仍未达到预期效果,反映了当前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商业“陷阱”。他指出,自动驾驶技术尚未跨过“拥趸者”买单阶段,即这类技术的性价比尚未形成“统治性压倒”优势。此外,部分地区补能设施建设不完善、电动汽车补能慢、高速性能差、行驶距离受限等问题也影响了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

一些消费者也认为,对于自主品牌推出的自动驾驶服务,他们在推出前期不会率先“埋单”,但如果企业推出免费试用期则会尝试。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自动驾驶服务对于他每天通勤路程而言,实在有些多余,首先要付出额外的费用,其次自动驾驶服务并不能缓解路途堵车等路况,最后对于他每天不到20公里的通勤路程,自动驾驶实在可有可无。持类似观点的消费者大有人在,一位女消费者告诉记者,她可能会购买特定场景的自动驾驶服务,而全路况服务并非必要。

不难看出,自动驾驶价格过高、实际道路表现不稳定、监管机构的担忧以及地域限制等因素共同制约了潜在转化率。车企需要审视这些问题,并采取措施提升性能和性价比,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

03

自动驾驶落地还需要时间

业内专家对特斯拉FSD进入中国市场后的前景有几种猜想。一种观点认为,特斯拉可能凭借其技术优势快速赢得一批消费者,进而侵占国产智驾市场的份额。然而,这也可能引发中外智能驾驶技术的直接竞争,包括技术战、数据战、价格战乃至商业战。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特斯拉可能在国内车企的围攻下陷入困境,尤其是在价格战等策略下,其盈利梦想可能难以实现。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特斯拉的进入将推动中国自动驾驶技术的升级和进步,加速从智能驾驶向无人驾驶的质变。这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产生积极影响,因为自动驾驶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与国内智驾方案相比,特斯拉FSD的收费模式确实较为昂贵。国内智驾方案的价格更为亲民,有的直接包含在车价中,有的提供一次性买断选项,有的则通过订阅方式给予用户更多选择。例如,华为和特斯拉类似,提供了买断和订阅两种选择,但价格远低于特斯拉。蔚来汽车则坚持订阅制,费用也相对较低。小鹏和理想则选择将智驾方案直接融入车价,为消费者提供了更“省事”的选择。

此外,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市场具有其特殊性,包括更多的中低端市场需求、更复杂的场景匹配、更严苛的数据合规要求以及更激烈的竞争环境。因此,自动驾驶服务想要在中国市场顺利落地并分得更大的利润蛋糕,将面临诸多挑战。随着更多车企、技术企业进入自动驾驶服务领域,这块市场可能也会很快遭遇价格战,行业不能对其发展过于乐观。可以说,自动驾驶从消费者接受到消费者能承受,还需要一定时间。

责任编辑: 胡青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