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受阻!券商股权投资如何破局?机遇在这里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券商中国 马静2024-06-07 13:46

当前,一级市场“募投管退”四个环节中,“退”已排在第一位。券商系股权投资机构如何破局?

从券商中国记者的采访和梳理来看,对于券商而言,保持对新三板和北交所市场的投资力度、高度重视风险管理、抓住产业并购机会等均是可参考的方向。

北交所和新三板仍有机会

有市场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在当下环境,券商通过IPO退出股权投资的机会会减少,但并不代表Pre-IPO失效。对于券商而言,各类退出方式皆可,但IPO退出相对而言会取得更高溢价。

“沪深交易所上市门槛抬高,然而北交所上市门槛不变。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定位以及政策倾斜,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优质中小企业及一级投资者关注。”首正泽富有关负责人认为,在退出方面,新三板和北交所仍有机会。

他表示,投后管理方面,首正泽富会在业务资源、市场信息收集、后续融资方面为创业者提供支持。与此同时,也会鼓励已投企业优先考虑新三板挂牌和登陆北交所,在企业在北交所上市融资实现本体发展的同时,投资机构也能够实现投资退出。首创证券2023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首正泽富投资的峆一药业、康乐卫士、艾能聚等十余家企业成功实现北交所上市。

东兴证券的股权投资业务在2023年也取得较大增长,子公司东兴投资和东兴资本不仅净利润由负转正,对母公司的利润贡献度也提高至13.10%。据2023年年报,截至报告期末,东兴投资存续股权投资项目10个。

据东兴投资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的策略是在退出过程中高度重视风险管理。通过合理的定价、谈判和协议签署等方式,降低退出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也会与投资者保持密切沟通,协商制定合理的退出方案。他们还提到,考虑到目前通过IPO退出难度提升的情况,也会积极沟通行业内头部投资机构及并购机构,深度挖掘业务合作机遇。

并购退出将面临机遇

除IPO外,并购、股权转让、触发特定条件,由大股东或指定第三方回购等也是常见退出方式。与此同时,市场上也在兴起一些新的退出方式。比如通过约定期限通过分红实现部分退出,或通过二手份额转让基金退出。在受访机构看来,这反映了新的市场形势下,投资机构更关注企业现金流、回归商业本源的趋势。

执中近日发布的《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流动性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对各种退出方式进行了分析。其中IPO依旧是退出最优解。2023年,以IPO日计,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投资收益回报倍数均值为4.8,较上一年同期的5.37倍下降了10%。

相对而言,中国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未上市企业老股交易市场,回购退出的成功实施从根本上取决于企业当时的现金支付能力,老股转让和回购这两种退出方式或多或少有一些限制。

不过,《白皮书》充分肯定了并购退出的前景,并提到,产业并购作为一种战略性选择,通过产业整合实现协同效应,已成为私募股权基金并购退出的重要交易方式之一。同时,投资银行、商业银行等专业服务机构也在积极介入并购市场,通过提供专业服务促进交易的达成。

从市场数据来看,并购重组也在不断升温。截至6月5日,今年已有123家上市公司更新披露重大重组事件公告,远超过去年同期的48家。

需进一步打通资本良性循环

解决退出问题是股权投资资金循环起来的关键,这也是业界共识。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从监管部门到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不少支持股权投资发展的政策。比如新“国九条”提出,落实并完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中长期资金、私募股权创投基金、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税收政策,健全有利于创新资本形成和活跃市场的财税体系。

地方政府方面,如上海年初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就畅通股权投资退出渠道,提出引导上海市标志性产业链链主企业发起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建设专精特新专板;大力推动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发展;试点开展股权投资基金实物分配股票等措施。

“从实际政策传导效果来看,核心还是在于政府或相关部门配套资金的相关规模,以及辖区国企在股权创投方向的资金投入力度。”首正泽富有关负责人认为,对于构建资本良性循环,国企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并发挥其领袖地位,支配更多的资金去参与股权投资活动。

在内部管理方面,首正泽富有关负责人表示,开展股权投资业务应充分尊重行业运作特点和规律,建立市场化、专业化考核评价机制。侧重业务整体价值评价,不以单个投资项目作为考核对象,从制度上为业务松绑、激发业务开展力度及股权投资参与度。

东兴投资有关负责人则提到,除了政策优惠外,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包括完善法律法规、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同时,也要鼓励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股权投资市场,包括金融机构、企业、个人等,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校对:姚远

责任编辑: 朱雨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