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预防ESG声誉风险的三点建议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匡继雄2024-05-21 07:35

匡继雄.jpg

匡继雄(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研究员)

近期,某公司前相关负责人在个人短视频账号上发布多条视频,涉及员工权益和家庭责任等方面的内容,部分言论透露出其对员工家庭生活缺乏关注和理解,表现出冷漠态度;也显示其对员工工作要求过于苛刻,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也导致该公司产生了ESG(环境、社会、治理)声誉风险。

从ESG视角来看,当事人的言论与ESG理念有以下相悖之处:

首先,在社会维度,企业对员工的尊重和关怀是评估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重要指标。如,MSCI(明晟)ESG评价体系在社会维度的人力资本议题下设健康与安全、劳工管理等4个次级指标,其中劳工管理主要对员工满意度、薪酬福利、员工培训等情况进行评估。员工作为企业的重要利益相关方,也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上市公司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及工作条件,关心员工福利和权益,有利于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降低离职率,会对公司的业绩产生积极作用。当事人的言论缺乏对员工个人情况的尊重和同理心,显然违背了利益相关包容性原则,不仅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还直接损害了公司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其次,在公司治理方面,高管是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言论应与公司的长期战略和价值观保持一致,避免个人言论对公司造成负面影响。如,MSCI(明晟)ESG评价体系在评估公司治理时,会对在过去两年内出现高管因个人不当行为或失实陈述导致被解雇,以及面临刑事或其他诉讼情况的企业进行扣分。数据显示,员工权益保障、员工人才发展、员工福利保障均是当事人之前所在公司ESG报告议题清单中的高度重要性议题,在报告中有非常详细的阐述。可以看出,当事人的言论与公司ESG报告倡导的员工管理理念不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司在ESG理念方面的贯宣和执行存在问题。当事人后续在其朋友圈道歉时表示这些内容并未经过公司审核,不代表公司立场,这也反映出了公司合规审核存在纰漏。

当事人5月6日在抖音平台上发布视频后,相关言论登上热搜,对之前所在公司的股价产生了直接影响。以ESG投资关注度更高的美股市场为例,该公司美股5月7日低开超2%。其中的机理是:企业社会责任背后体现了一种被普遍认可的价值观。违背这些支撑公序良俗的价值观会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降低其品牌价值、社会声誉等无形资产。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员工、客户、供应商、股东、债权人、环境、社区、政府以及媒体等利益相关者会形成一个舆论场,即使上市公司的行为没有违背明文规定的显性契约,只要其行为损害到利益相关者,也会因此受到谴责,从而对其股价造成不利影响。当事人的言论引发公众对公司企业文化的质疑,影响到了公司的品牌价值和投资者信心。

从该类ESG声誉风险事件中,上市公司应该吸取以下教训:

一是强化关键岗位人员的管控。上市公司应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把握关键岗位人员的风险偏好,确保高管层的行为与公司的长期战略和价值观保持一致。同时,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对高管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

二是关注企业价值观等非财务因素。上市公司应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深入反思并重塑企业文化,在强调业绩与效率的同时,更注重员工成长与福祉,营造包容性的工作环境。与此同时,在战略发展上平衡好员工、客户、社区、环境等利益相关方的利益,避免短期行为损害长期价值;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倡导积极正面的社会价值观,增强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三是重视合规建设。合规性在行政执法和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有助于规避处罚,是企业的一道防火墙。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合规体系,强化内部控制和审批机制,确保高管对外表达都符合公司政策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这类ESG声誉风险事件为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提醒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兼顾社会责任和文化建设。通过加强关键岗位人员的风险管理、塑造积极的企业文化以及重视合规建设,上市公司不仅能够减少运营风险,还能够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校对:杨立林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