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普惠金融落地见成效,畅通交流陪伴同行尚需再发力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券商中国 李颖超2024-04-24 07:40

当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大潮中,普惠金融正是多家银行高管频频提及的发力方向,这在近期密集出炉的银行年报中也可略见一斑。

在政策东风的指引下,不少位于产业链中上游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稳扎稳打。不过,在科创企业成长阶段,融资难、融资贵是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如何做好精准化的金融服务、伴随企业壮大,也成为政府、金融机构重点关注的工作内容。

值此华东地区蒙蒙细雨之际,券商中国记者走进位于上海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与中小企业主深度交流,用第一视角切身观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实践情况,了解企业经营背后真实的所需所想。

心声:稳健为本,圈钱非道

当前,科技赋能已成为民营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投入。对于广大中小科创型企业来说,因高科技含量高、研发投入资金较大,往往拥有较长的成长周期,并对软硬件设施条件提出更为严格的标准。

从券商中国记者的长期观察来看,在大部分科技创新企业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初期融资的难与贵足以“扼喉”。

在一些科创企业扎稳脚跟的早期,天使融资是帮助企业自身走出融资困境的一个选项。不过,虽然很多科创企业的创始人是拥有雄厚技术背景的“行业大拿”,但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本玩法,却未必从容驾驭。

“从经营者的角度而言,我们更希望企业经营能够更加稳健,在盈利的同时,并不想把过多精力放在给资本市场讲故事,或是炒概念去圈钱的定位。”初创于新冠疫情期间的金融科技公司——上海腾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张凡告诉券商中国记者。

他提到,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发展过程中不单单是资金的压力,更多的还有人才的压力,“需要理解技术与产品的复合型人才太少了”。张凡也坦言,在这几年发展的过程中,创业团队也曾走过不少波折弯路。

体验:精准服务,切实普惠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是普惠金融应有之义。如何帮助企业更快破解资金链困局?如何稳健风险把控?如何更精准的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都是摆在金融机构面前的现实课题。

4月12日,《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强调,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更好服务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国资国企改革等国家战略实施和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这也对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的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现在更加看重的其实更多的是服务,不一定完全是资金上的困扰。”张凡向券商中国记者透露,鉴于其所服务的客户自身的特点与性质,结算的时间大多较为集中,对于中小型创业公司而言,经营性的现金流储备并不是很充足。

面对这样一时的“燃眉之急”,招商银行上海分行提供的服务切实解决了这家创业公司的需求。招商银行在上海腾你科技公司成长过程中,提供了“招企贷”的支持,解决了临时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实现了7*24小时的融资需求。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招商银行利用外部工商、税务、司法等大数据以及内部结算交易等数据信息,紧扣“远程”、“在线”等灵活方式,陆续推出了普适性的线上化产品“招企贷”、“招捷贷”、“闪电贷”,以及在线供应链金融、“商超贷”等小微企业纯线上融资解决方案。

需求:多方合力,保驾护航

企业由创业初期到发展壮大,其间凝聚了多方的力量,政府、银行等机构在其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招商银行上海分行普惠金融部门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指出,普惠金融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平衡好普惠和商业原则的关系,平衡好风险、效益和成本的关系,平衡好资产质量和发展速度的关系。

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随着企业成长带来的新需求,政府层面也积极建设一些公共服务的平台,结合产业特点和企业的需求去布局;在金融服务方面,也需要银行、政府以及产业协会等积极引导融资方面的支持,比如联合各个机构,从股权、债券、保险等方方面面保障科技金融的服务。

“在发展路径上,要充分发挥我们金融科技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能力优势,要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提升客户体验,降低内部操作成本,进而让利于企业,为普惠小微企业提供更低融资成本的综合金融服务。”前述招商银行上海分行人士表示。

据了解,2024年以来,招商银行上海分行普惠投放170亿,同比增长21%。

期盼:畅通交流,陪伴同行

需要注意的是,在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看来,对于政策的帮扶落地,实际还缺乏引导和疏导的通道,以及内容解读的普及。

有科创企业主坦言:“近年来政策都是利好,因为国家确实希望像我们这种类型的中小企业能够被扶持起来。但是一家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发展壮大,如何去接触各类部门机构,其实是需要一些良好的指导建议的。”

“支持政策的出台对我来讲,能拿到哪些具体的优惠帮扶,这是我们企业主最关心的东西。”张凡也提到,能够第一时间获悉权威政策的靠谱渠道,对于政策的权威解读,以及自身能否符合条件去申请帮扶优惠,这是摆在像他一样的众多企业管理者心中的“疙瘩”。

对于部分初创团队来说,尽管可能拥有风投背景的股东方,可以协助安排好早期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但后续对于国家帮扶政策的申请实践,其实不容易摸到门道。

券商中国记者还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当前市面上存在很多带有营销属性的中介机构,这类机构会打着为企业申请政策优惠的旗号,向创业企业要各式各样的材料。不少小企业主在付费体验之后,却发现中介机构推荐的内容并非是贴合当前合适政策的情况。

相较营利为主要目的的中介机构,张凡自己切身的体会是,来自产业园区和招商银行的工作人员对补贴等优惠政策有着更为扎实的理解。

校对:姚远‍‍‍‍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