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公司观察】互联网平台的春晚红包为何“高开低走”?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王小伟2024-02-06 20:29

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再度吸睛。这个兵家必争之地一向被视为产业晴雨表,近年来则更像是互联网的风向标。从今年来看,参与春晚的互联网平台,在数量和打法等方面,都出现新的变阵。

互联网平台借助春晚大踏步出圈的案例为腾讯。作为入局春晚的大厂代表,腾讯曾经收获单日10亿次的红包总收发,并被支付宝视为“偷袭珍珠港”式的胜利。如今,腾讯之所以能在一众“过紧日子”的互联网大厂中傲立,与这次春晚一战不无关系。

随着此后百度、阿里等火速入局,多家互联网平台连续8年加入大战,互联网也一度成为春晚营销最亮眼的投放军团。尤其是对独家互动合作伙伴的争夺战,发红包作为核心形式,玩法越来越复杂,成为平台之卷的折射镜。

去年春晚,“白酒军团”强势取代了连站C位的互联网大厂。这一方面体现出酒企市场意识和营销意识的增强,同时也揭示了头部品牌试图借助春晚流量,形成并巩固自有竞争优势的竞争新常态。

从目前可以公开查到的2024年春晚合作方来看,多数互联网大厂已经忽略了这个光鲜亮丽的流量池。这一方面有春晚收视率相对下滑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互联网用户数量接近天花板,已经难以撬动增量的原因。拆解这两大原因的背后逻辑,互联网平台都希望借助春晚增加自家平台的使用时长和使用频率,如果能额外实现类似微信绑定银行卡式的增量正循环,则更能实现事半功倍。但“陪跑”定位一直挥之不去,这些平台重金投入的效果也不如预期,百度、快手等在这方面都遭遇过投入收益比不高的“滑铁卢”。

再往深处看,在互联网从以前野蛮生长的增量时代迈向存量的背景下,降本增效已经成为核心关键词。追求更高营销效率的策略之下,早期盲目“投钱模式”早已转弯。不参与春晚营销,显示出谨慎态度;即便参与,也必然走向精细化。

2024年春晚,京东将再次出战,同时还有新晋选手小红书等。这一方面折射出各平台对于春晚流量的重新审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次级平台”流量追赶的迫切性。以京东为例,在与拼多多等新锐平台差距越拉越大的背景下,不会放弃任何吸引流量的机会。这些平台的参与,更有“背水一战”的意味;与前些年增长期相比,反而会给产业增添了一种沉重感。

从打法来看,下沉市场成为互联网平台的鏖战核心。京东突然冒出的低价战略、百亿补贴、采销直播、打下包邮门槛等措施,均传递出狙击下沉市场的愿望;而春晚拥有大量下沉观众,这正是一些平台希望借助春晚带动增量的基础。

这些投入会否竹篮打水,不仅只看短期数据,更要看中长期留存。毕竟,互联网的黄金时代已过,不同于前些年的财大气粗,借道春晚完成曝光、引流之后,能否留住用户,才是重点。

责任编辑: 李曼宁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